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章 东海 (下) (第2/2页)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这种佩带用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错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 取刚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轻微无丝发之际,斫坚刚无变动之异”。还有蜀国的蒲元,他运用当时的先进淬火技术造刀,具有独到之处。曾受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钢刀3000把。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促使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明朝军队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非常重视腰刀的制作,在其军事著作中对腰刀制作方法有着详细的研究与记载。清朝,刀的种类更为繁杂,有腰刀、滚背双刀、脾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鸳鸯刀、船尾刀、割刀、缭风刀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作战的是腰刀和双手带刀。腰刀上部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一般用于骑兵作战。双手带刀,柄长一尺五寸,可容双手把握,刀刃长且特别宽大厚重,上部呈平线形。步兵在近身交战时,一刀砍去,可断敌首级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 古代编辑 二刀:指雌雄两把古代名刀。:“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若别处之则鸣。” 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载:“少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五色。” 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载:“后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中山。” 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载:“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铭曰永安”。 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后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周幼平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司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 兴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晋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 百胜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胜。” 安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黄武中累功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文曰安国。” 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后魏昭成帝,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口,全镂赤冶宋。” 定业:古代名刀。梁陶弘景:“齐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 定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宋武帝刘裕,以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 神术: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前秦苻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铭曰神术。” 建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西奈乞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名建义。” 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后赵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尖,长三尺六寸,铭曰建平,隶书。” 善胜:古代名刀。载:“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 威胜:古代名刀,见“善胜”条。 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云:“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之。” 腾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 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后凉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曰麟嘉。” 七圣刀:古代名刀。 大夏龙雀:古代名刀。:“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 文刀:古代名刀。:“忠州贡文刀。” 巨刀:刀的一种。:“魏文帝造宝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误,名曰巨刀”。 半垂:古代名刀。:“窦侍中遗促舟全错,半垂刀一枚。” 龙刀:古代名刀。:“龙刀横脖上,画尺堕众前。” 龙鳞:①古代名刀。魏文帝:“丕作陌露刀,一名龙鳞。”载:“龙鳞,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玉环刀:古代名刀。:“齐高帝以怀慰为齐郡。太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 玉把刀:古代名刀。:“开宝二年,国王男总贡玉把刀”。 百炼:古代宝刀。晋崔豹:“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 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cao令制。:“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曹植:“ 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