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_第1285章:南德战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5章:南德战役 (第2/2页)

    那些以为法国出兵,就能一举消灭大部分鞑靼骑兵的想法,仅仅是外行的想法。

    刚打了两年,交锋四次,蒂雷纳便意识到,光凭盟军这百十来万的兵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争,并拿到己方想要的结果。

    要么法国进行总动员,追加一百万兵力,也把国运压在这场本来无须卷入的浩劫之中。

    要么就写信给明帝国的皇帝,恳请对方出兵进攻第聂伯河流域,也就是鞑靼人的老巢。

    明帝国已经建成了从北都至波罗堡的超级铁路线,南下黑海西部地区作战,并不算是多困难的事情。

    只要明帝国皇帝愿意出兵,那么在事成之后,明斯克以南、波立以东地区,都可以划给明帝国。

    也就是说,明帝国可以吞并原来鞑靼人的地盘,相信盟军诸国是没有意见的。

    或许路易十四与利奥波德都会对这个提议持保留态度,因为不想看到明帝国在欧洲地区坐大。

    问题是,现在凭借盟国的实力,已经很难轻松战胜鞑靼人了,这还没算上拒绝让出匈牙利的奥斯曼帝国。

    奥军同样装备精良,武器与火力均远远优于鞑靼人,既善于运动战,又具备阵地战的实力。

    最重要的是,奥斯曼与明帝国的关系,比法国更加亲密,可以暗地里从明帝国获得大量的武器装备支援。

    蒂雷纳自始至终都认为法国与奥斯曼开战不是一个好主意,尽管表面上双方还是盟友,可双方都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法国可以给利奥波德帮忙,但这是有底线的,不是无条件和不惜一切代价的。

    只要自己还做一天的总司令,蒂雷纳便决心不会让部下以身试险。

    法军官兵都是法国人,都相当于蒂雷纳的晚辈。

    作为所有人的长辈,蒂雷纳绝不想看到这些年轻人一群借一群的倒在奥军的机枪面前。

    机枪就是对付步兵与骑兵的克星级武器,奥军装备机枪的数量应该比法军还要多。

    一挺机枪能射杀一百人,一千挺便是十万人,或许实际数量要比这个标准还要高。

    让法军为利奥波德去打奥军手里的布达佩斯?

    蒂雷纳觉得还是谈谈烹饪或者钓鱼更为合适!

    实在不行,聊聊女人也是可以的……

    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奥地利以及德意志,都是传统的神圣罗马帝国及哈布斯堡王朝领地,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匈牙利,或许有,或许没有,这里被奥斯曼占据之后。

    如果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夺取,蒂雷纳认为就没必要再觊觎了。

    在鞑靼人不出现的情况下,奥地利以南,波立以东,是可以承认属于奥斯曼的控制范围的。

    现在鞑靼人出现了,还将双方固守的地盘,尤其是利奥波德的领地给打烂了,那就等于破坏了旧的秩序。

    只要奥军不向北进攻,那么盟军也应该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默认对方控制匈牙利及以南地区。

    不要成天想着再动员一百万人就能同时打败清国与奥斯曼,那是白日做梦!

    这两个敌人也都能进行总动员,奥斯曼还能从明帝国获得大量武器装备。

    蒂雷纳更认同财务大臣柯尔贝的说法,如果打败奥斯曼需要五亿、十亿、甚至二十亿银币,我们用什么来筹集这笔钱?

    难道把整个法国也卖掉么?

    可以预见,随着高科技武器的陆续问世及大量装备各国部队,以后的战争成本将越来越高,高到一半国家难以承受的地步。

    法国的国力可以承受给海陆空三军更换先进武器,也能承受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之中。

    但绝不是同时承受这两个条件,那需要法国国力上升到接近明帝国的水准!

    一年的财务收入达到五亿银币的话,皇帝陛下想怎么打奥斯曼都行!

    否则,那就要想想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柯尔贝的话非常刺耳,但绝对是实事求是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