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_第1335章:安南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5章:安南战争 (第2/2页)

一并送上去,以确保己方步兵的安全。按照昊菁皇帝的意思,这次不光是要将白眼狼的屎给打出来,还要将肠子打出来!阻挡大明王师推进的困难,譬如茂密的树林,一律用坦克推倒,根本不跟对方利用树林偷袭己方的机会。“会说话的树林”在朱慈烺的概念里是不存在的,坦克办不到的话,就让轰炸机直接投掷气油弹来解决。哪怕将树林都烧光也在所不惜,就是要让土着们没有打伏击的场地,怎么能让对方不舒服,那就怎么来!可能藏匿敌兵的地方,不需要试探,先用战机投弹,然后用坦克轰几炮就行了,对方不死也残废。最不济也可以先扔几颗手榴弹,然后用冲锋枪突突一梭子子弹。对大明王师来说,弹药可是比士兵要便宜,后者最低标准的抚恤金也要一千银币。昊菁皇帝的策略就是多用弹药且少死人,战殁一万士兵就得抚恤至少一千万银币,算上士官、军官、将领,差不多就两千万了,这笔钱能卖一大堆弹药。为了以防万一,朱慈烺才雇佣了十万比明军士兵便宜得多的倭军来安南一展身手,己方能降低成本,对方能大赚一笔。自打朱慈烺利用倭军对付盘踞在东北的辫子之后,倭军便成为了某皇帝的御用打手。一个出钱,一个出人,双方历次合作都非常愉快。凡是派兵来安南的大名,都能获得己部将士数量上的提成。假若派兵一千,那么朱慈烺就按照每人每月一个银币的提成给对方付款。只要将部队送过来就行,武器弹药、食品药品、军服帐篷等物资,全部都由大明来出。朝野里还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大明完全没必要事无巨细地向倭军提供这么多物资,可谓过于体贴入微了。朱慈烺对其言辞完全不在乎,对了东印度群岛解之人,都知道王师在安南作战的困难程度是非凡的。东印度群岛是从荷兰人手里买的,然而后期进剿岛上的土着武装,就让兵部焦头烂额。先后投入了数万王师士兵与二十万倭军,坦克、重炮、战机一齐上阵,还没能尽快搞定。这还是在每座岛上的土着武装都被孤立,无法互相支援的情况下。换成是一长条猪rou状的安南,难度势必会更大。好在联军部队是在旱季登陆的,比雨季进攻要容易一些。此前被海军上下视为鸡肋的一级与二级铁甲舰,利用自己相对娇小的身材,从红河河口出逆流而上,开始在河面上横行无忌。河口附近以及吉婆岛上的安南守军都完全没料到明军会在此时发动进攻,由于兵力与火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很快就被舰炮轰得缴械投降了。这么做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不投降的话,大家最后就都得变成冒着青烟的烤rou了……俘虏都被立刻押送到船上,然后北上运抵天津,再搭乘火车运往位于北方的矿区。那边的工作很简单,而且会让他们乐此不疲的。反抗者必死无疑,投降者都会先当十年矿工。这就是朱慈烺与永乐大帝的最大却别,将这片土地上的人都给弄死或者送走。敌人越来越少,抵抗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弱。当初在宣德年间,王师被迫撤离安南。究其原因,就在于当地的土着多,而明人相对很少。若想将这片土地彻底消化掉,就必须改变上面的人口比例状况。往后中南半岛除了暹罗之外,其他地方都会以明人为主,土着为辅。居心叵测的土着都会被送到北边去挖矿,那里的气候对土着们很不适应。但这正好是朱慈烺用来限制他们的方式之一,越是热带土着,越要送到寒冷的地方去。等收复了这片故土,大明帝国还能顺便得到数百万奴隶矿工。这场战争投入的成本,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可以收回来了。当然还有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将当地变成一片焦土。即便如此,朱慈烺也是可以承受的,一片焦土总比这里继续成为猴子的老窝要强得多。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联军部队就推进到了升龙城下。而在此之前,大明空军已经出动了至少上千架次的轰炸机对该城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当联军地面部队兵临城下之际,所面对的就是一座浓烟滚滚的准废墟了。在空军用信号弹报告城内还有守军之后,海军铁甲舰便又对该城进行猛烈炮击。河面上全都是明军的铁甲舰,连艘土着的渔船都看不见。天空盘旋着上百架战机和直升机,彰显出联军的压倒性优势。倭军的诸多领兵将领见状都惊诧不已,这算是他们生平见过的最为恢弘的攻城战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等守军被轰得非死即伤,他们打进去就轻松多了。郑棡此前已经带着皇帝黎维禟提前跑路,否则现在既有可能被炸死或者砖头瓦砾给砸死。升龙城内除了上万守军之外,就剩下几十万平珉了。郑棡没选择带着他们跑路,因为还要用该城最为诱饵,吸引敌军围攻。等自己调集来自各地的勤王之师,再伺机打破来犯之敌,创下不世之功……想得是挺好,可后来郑棡与麾下的将士们发现敌军的火力超乎想象。天上的战机数量又多到难以估量的地步,堪比鸟群一般。悲观地说,都城可能在一周之后便宣告陷落。这就等于之前的设想全都破产了,还得重新计较一番才行。好在本国北方地区除了有平原之前,还有山区,敌军想要迅速攻占殊为不易。郑棡认为不会重蹈当年黎氏父子的覆辙,必定可以击败蛮明,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便蛮明军队可逞火力之优势,己方人马也能通过夜袭与伏击的办法来重创对方。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只要蛮明损兵折将太多,便会收兵滚回去了。如此想来,郑棡心里方才好受一些。可望着天上时不时出现的敌军战机,皇帝黎维禟不禁忧虑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