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4章金蝉脱壳 (第2/2页)
中有商会,此事可否当真“ 客厅一角,两名身体富态,服装华丽中年,双臂托在案台轻声交谈! 名叫郭怀恩中年闻声,端茶杯沉默不语. 良久,轻声道:“皇上强势,休要胡言乱语!“ 朝廷政令! 归降燕国,杀无赦! 散播流言蜚语,杀无赦! 不管荣城郡守,守将是否归降! 不管郭怀恩是否接到家族探子传回的书信! 崔氏没有表态前,他不敢冒生命危险,轻言归降燕国之事! 况且,大家齐聚崔氏客厅,崔氏族长崔永浩迟迟不肯露面,以崔氏传统,便有避嫌可能! 闻声,中年男子识趣没有追问! 敏感时刻,人人自危,大家各自保命,没有人愿意多说! 众人低声交谈中,崔氏管家从内堂走出,躬身向客厅内所有人作揖. 站在台阶上,沧桑神情饱含愧色,道:“诸位族人,抱歉,老爷顽疾复发,卧床休养,不能出来回见给各位了,大家请回吧!“ 崔永浩顽疾复发 怎么会这么巧 有族长暗自嘀咕,不相信管家言语! 崔氏避嫌 各家族长中,有精明者,情不自禁认为! 没错! 崔氏确实在避嫌! 黄昏时,崔永浩准备接见各家族长前,收到族人从西部传回书信! 阅览后,即刻焚毁书信,有自己想法! 书信来自燕国,是八大门阀之首,段家族长亲笔书信,内容简单,仅有三字! 降! 保命! 崔永浩深知,诸侯国中,除晋国王氏迁徙宋国,后来下落不明外,别的门阀尽数归降燕国. 燕军征战越国时,越国钱氏在燕军破城前,便被段家劝降,提前归降燕国! 钱氏族人归降燕国,非但没有遭遇燕帝迫害,反受燕帝重用! 目前,越国钱氏仍是越国最大家族,燕军前线征战,所耗费钱粮,不少来自钱氏. 另外,钱氏族人,有真才实学者,被林枫破格提拔,身居高位! 所以,崔永浩在得到书信时,即刻产生归降念头. 崔氏家大业大,族人众多,若不归乡,必血流成河! 与家族重要成员商议,大家皆愿归降燕国,所以,他根本不可能会见前来拜访的各家族长! 客厅中,各家族人望向管家,有族长不甘心,抱拳道:“崔管家,催族长抱恙,某等理应探望,既然来了,某希望亲去拜访族长!“ “范族长,老爷需静养!“ 管家面容含笑,略显阴鹜,不怒自威,直言拒绝! 崔氏有崔氏打算,岂可与姑苏各家沆瀣一气! 各家族长闻声,神情恼怒,愤恨! 这时,崔管家横眉扫过在场族长,朗声提醒道:“各位族长,老爷虽不能出来接见大家,仍提醒道,各家族在吴国繁衍生息多年,吴国荣华时,大家坐享其成,国难当头,大家该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共赴国难 崔氏态度吗 众人闻声,百思不得其解,愤愤不平离去! 姑苏世家,在崔氏商议无果,然第二日起,吴国中部郡县,陆陆续续传回消息! 随燕军东进,中部形势危机,已有三座城池郡守,将领,迫于压力,弃暗投明,归降晋王林枭! 各郡饱受饥饿百姓,获悉燕帝在越国境内,开仓赈粮,拖家带口,跋山涉水,踏上前往燕国道路. 获悉中部各地郡守,将领态度,百姓为苟且偷生,讨口饭吃,前往燕国! 姑苏城世家族长渐渐清楚,人心散了,吴国迟早分裂,燕军迟早兵临姑苏,不禁悄悄筹备! 况且,各家族长心似明镜,崔氏延续数百年不倒,有自己延续方法. 经历乱世,仍兴旺壮大,审时度势目光,远远超过各家族长! 崔永浩拒绝会见世家族长,恰恰证明他心中有鬼! 崔家有归降燕国念头! 不然,凭借崔家与朝堂密切联系,崔永浩定然亲出面,协助朝堂抚各世家族长! 一时间,姑苏内暗流涌动,不少世家暗中遣散子弟,携带钱粮,悄无声息出城西进! 姑苏城动荡不安时,朝堂震怒,派出禁军,执行赵彦逾铁血政策! 几日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东进前往燕国道路中,血流成河,尸体累累! 姑苏城气氛紧张时,崔永浩向逍遥王上书请愿,崔氏愿向朝廷捐献钱粮,鼓励家族子弟共赴国难,带领家族死士,前往东部战场抵抗燕军! 逍遥王向赵彦逾汇报政务时,提及崔永浩请愿要求. 不仅得到赵彦逾允许,且被赞赏崔氏为忠义之家,朝廷赠匾封赏! 崔家得到消息,府中年轻子弟,带领家族死士,在逍遥王送行中,踏上前往东部战场道路! 两日后,夜,一行妇孺从催府偏门悄悄离开! 翌日,这些妇孺混迹前往东方经商商队中,悄无声息逃离姑苏城! 崔永浩策略简单,吴国西线燕军远离姑苏,前往兴隆城途中,容易遭禁军追杀! 姑苏城内世家下场,证明崔永浩猜想! 反观东部战场内燕军,前线精锐距离姑苏城极近,容易脱身逃亡. 崔氏向赵彦逾示好,有共赴国难口号,又可打消赵彦逾部分怀疑. 家族年轻子弟先行,妇孺寻找良机逃亡,即使计划败落,仍可保证崔氏延续! 崔氏族人抵达赵鸿儒控制城池内,崔永浩即刻宣布脱离吴国,效忠燕帝. 崔氏族人,脱离吴国,归降燕军消息传回姑苏城,顷刻间,使暗流涌动,跃跃欲试望族世家炸开锅! 崔氏乃吴国望族旗帜,现在连崔氏都归降燕国,不少望族世家恍然大悟,崔氏,根本不看好吴军能抵抗燕军! 消息传回朝廷,逍遥王,赵彦逾,纷纷暴跳如雷,怒不可遏! 震怒中,赵彦逾顽疾复发,晕厥过去! 接下来数日,吴国东部,西部,不少城池郡守,将领,望族世家,乡绅百姓,纷纷归降燕国. 晋王林枭,领兵在吴国西部,大军兵不血刃,控制七座城池! 赵鸿儒,梁铭源领兵在东部,也控制两座城池,燕军战线向前推进,甚至有城池与姑苏城遥遥相望! 一时间,归降燕军在吴国仿佛形成风气!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