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42到底是谁的天下,上 (第1/2页)
最新网址: 赵佶一听谭稹居然事先就知道了......哦——,怪不得这些狗东西弑朕未成呢,怪不得朕的大将军纪安邦竟然能轻松入宫及时护驾..... 有备,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了,或许还有活命希望。 赵佶的心这才稍安定了点,有了精神不一个劲苟且指望幻想了,自然也顾不上问罪谭稹竟敢事先不报,只忙着问:“你是说你早有准备?有何准备?不用怕那些忘恩负义的狗东西造反了?” 谭稹被问得有些无语:我只是个太监啊,没有圣意,军中特么谁会听我的?我事先能准备好什么强有力的措施可保障皇家真正安全....正狠狠吐槽那,却又被老太监隐蔽地踹了一脚。 他索性也不催促召见周游了,反正到时候照着周游掌握的情报抄家杀人就得.....又赶紧建议赵佶立即召见可靠的能臣秘密进宫定计..... 宫中大火这么久了,却无一个官员来皇宫这哪怕仅仅只是偷偷看看情况。这太奇怪了..... 这也正是赵佶格外惊恐不安的原因。 他担心是不是朝廷官员已经集体背叛了他,甚至整个京城的官吏衙役军队等官方人都默契地自动抛弃了皇家,只是在一旁冷眼看着皇家被大火烧掉,任皇家人在烈火中挣扎嚎叫悲惨烧死....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时候能找哪些大臣来商议呢? 天知道哪个大臣还能保持忠诚! 万一,他自觉谁是忠诚的,[实际却是不可靠的,或本就是叛乱策划者,甚至正是该千刀万剐的阴险首恶,却招来商议好了对策,并且代表了皇命去召军队.....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不,不对,这是怕死得不够把握不够快,主动让阴谋者抓到破绽攻破或是自投罗网找死..... 绝望! 赵佶这次是真正彻彻底底地品尝到了什么叫绝望的滋味。 他面无人色,浑身又开始哆嗦起来,哪怕确信纪安邦是绝对忠诚可靠的,也知道御马营将士能守住艮岳宫,他在宫中还安全,至少目前是安全的,还没到绝路,他也控制不住惊恐瘫软.... 平常挥霍享乐瞎搞,特有胆量,特有主见,特任性,一陷入危急却只剩下瘫软哆嗦.....其它的什么也没了,只会瘫那等死或等人来救,这样的皇帝,这样的国家领袖,你能指望他什么? 你的胆量呢? 你的主见呢? 你接着任性就是敢瞎鸡干呐!你怎么不任性了不敢干了呢? 老太监心中鄙视之极地吐着槽,却时间万分紧迫,耽误不得,他怕稍一耽误就事情有变,也不用最合适为代表的谭稹接着演下去了,谭稹在这时候比废物也强不哪去,他直接自己上。 “官家,老奴建议只召见参知政事何栗一试。” 赵佶正绝望仓皇,感觉喘气都越来越艰难,正害怕自己怕是要死了,仙修不成了,作为凡人死去,仙福自然也没得享了,死得下地狱,到了地狱怕是得恳求阎王爷看在他是赤脚大仙转世的份上允许修个也能长生逍遥的鬼仙....猛听到这话,已陷入临终的死灰色的眼睛猛得一亮......他的脑袋确实聪明过人,脑水绝对够足,脑子转得就是快,瞬间就想通了老太监的建议的合理性。 是啊,最可靠最能指望着能用权威召来大军护驾的童贯,却是远在山东那正忙着剿梁山呢,不在京。或许正是童贯不在,所以,那些狗东西才敢放手做弑君造反的事....或许把童贯弄去剿梁山正是阴谋的一部分...... 高俅? 怕就算高爱卿仍然对朕忠心耿耿,却也无力解决问题。 他一个人对付不了那么多的带兵勋贵。 蔡京? 老朽一个,治国抓经济还行,其它的就不要指望了,何况是他既没有根基也不精通的兵事。 张邦昌? 不用想了。 明哲保身,永远的万年老二老滑头,遇事,有利的,他也总是跟在第二位才上,不抢先,不出风头,无利,总缩后头,并不是那么忠君肯担当,再说了也没个大能耐,岂敢指望他。 石肤? 那是勋贵在朝的总代表。今晚叛乱的主力正是勋贵.....就算石肤没参与也必定是旁观的知情者...... 唐恪? 也许忠心,也许也是暗藏不忠的伪君子,那家伙那么会做人,也没来看朕,也不可靠..... ............... 思来想去,唯一可比较放心的就是正直孤臣何栗了,也确实是有大才,关键时顶大用的。 “速去传何栗觐见。” 这句话,赵佶说得极快速有力,根本没想过叛乱中何栗怎么才能安全来到皇宫......他不关心这个。他是皇帝,习惯了只管任性下命令。怎么干,能不能干成,那是下面人的事。何栗会不会因为他的召见不得不冒险出门,结果遭到叛军截杀,惨死在来皇宫的路上,这个,他更不关心。 朕要你来,你就是死也得来,你就是死全家全族也得照办..... 这会儿,赵佶的皇帝独夫似主见和任性又来了..... 不过,老太监这时候也顾不上鄙视嘲笑赵佶这个,再说了,这么多年了,他也早鄙视嘲笑够了,所以立即叫纪安邦安排最亲信得力的大将带人速速接何栗来这。 纪安邦能完全信任并且最得力的部下,在这个时候也只有铁兄弟风会了。 风会入殿参拜了赵佶,得让赵佶先相一相同意了。 赵佶见此将长得这么魁梧凶恶,不禁吓了一大跳,但此时也不嫌弃风会长得丑了,相反,还觉得正是风会长得能镇住恶鬼的这模样才是勇武能打更可靠的。 风会领旨立即去了。 心中忧虑又犹犹豫豫的赵佶这时候才露出不放心,问纪安邦,此将真可靠?真堪用? 能有这个心气还有心思能问到这个,其实是赵佶的心思又活了。 他猛然想到了:或许,叛军需要朕举行禅让仪式,让新帝上位的合理合法性完美,能让天下人自然接受和信服,朕老实配合好,新帝又是皇族人,会顾怜朕,就不会真杀害朕吧? 或许,那样的话,朕不但不用死了,还能得个国公什么的安慰奖励,仍有体面安享富贵...... 说白了,他就是怕死想投降,是懦弱苟且习惯了的侥幸心态在作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