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储(十六) (第2/2页)
但没有丁一的命令,丁君玥怎么会退下?丁一就是指名要她过来的啊。 看着这丁君玥水火不入,钱皇后无法,只好向丁一问道:“三叔这边是什么章程?” 谁知丁一并没有从这件投毒案起,而是坐下来,自己倒了一杯茶,方才悠悠开口道:“铁路要从哪里走,当然理想的状态下,是各大布政使司都要通了铁路,才是最好的。但暂时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那么从京师到两广,这条铁路就首先考虑的,至于途中经过哪里,那就要看哪里方便了。” 钱皇后也很配合,似乎投毒案那事从没发生过一样,压根就不去提起:“三叔所指的方便,能细么?本宫不是太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娘娘四位阁臣,两部尚书的请托,是教这铁路莫要从彼等家乡过么?” 听着这话,钱皇后愣了一下,才笑道:“三叔莫是笑?彼等所请,是求铁路定要从其家乡经过,以造福乡里,哪有将这等良机,拒之于外的?” “他们可晓得铁路是什么?”这回轮到丁一不明白了。 “晓得,两广总督徐元玉,去年就上折子,请诸部派人下广东考察,都看过英德矿场的铁轨,据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又是力大无穷,每次都将一个县城搬空!正是如此,才教兵部那边,听着一个劲的催促着快办此事。是若能华夏尽修得了铁路,便可裁去许多老弱兵卒,留精锐镇守,一方有事,以铁路运兵,瞬息万里云云。” 丁一抬手拍了拍脑门,看起来,他是真的想差了。
不单是历史上修铁路的艰难,更重要的是弄电报杆,都有百姓闹事,又有乡绅作怪。 所以丁一就下意识地认为,工程更大的铁轨,必会招来更多的反对。 但就算是他,一时也没想到,这十年他干了什么。 现时的大明不是以前的大明,一个强盛的国度,它有魄力,也有胸怀,去接受新鲜的事物。何况铁路对于华夏来,不再是从西方的舶来物,它是丁容城所发明的东西。底下的土豪和乡绅,限于他们的眼光,和对于土改的恐惧,抵抗着他们所能抵抗的,打着丁一标签的东西,但朝廷的大佬,可没有这么短浅。 丁一让他们害怕的最为致命的根本,是他没有出过错。 从土木堡到埃及,无论如何让人绝望的处境,无论如何不可思议的迷雾。 他仿佛有着一双能看穿未来的眼眸,至少在大势上大局上,丁一从不落空。 不论是新军,还是步枪,或是立宪工业化书院等等,他的每步,都在别人以为不可能或没必要时所踏出,就算把他扔到当时几乎全华夏最恶劣的广西去,丁一也把梧州发展成为了一个工业基地,并以它为火种,盘活了整个广西,再弥漫到广东,现在正向整个华夏本土扩散! 所以,各部尚书,还有内阁的阁臣,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丁一所决定要办的事,是必将获利的,是必将留名的。他们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在诅咒着丁一的同样,谋划着要在这件事上分得好处,谋划着要让自己也跟着青史留名,以免百年之后,世人只知丁容城,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抗争。 无可奈何被带动的抗争。 事实上,这已是一种崇拜,丁一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他的对手,不知不觉之中,跟随着他的脚步起舞。 “铁轨没有那么容易搞出来,那虽是铁轨,实际上都是钢。”丁一没有马上回复钱皇后的问题,没有答复从京师到两广的铁路,从哪个布政使司经过,“娘娘想一下,从两广到京师,全是用钢铺出来的路,得多少钢?这可不是铁啊!” 钱皇后一下子愣住了,这想想都可怕,要知道一把百炼钢刀,就是很多武将的传家之宝了,用钢从两广铺一条路到京师?她真的是不敢想啊! “路线一定得找最为便捷的,这个不可能去照顾他们,专门让铁路从他们家乡过的,敢这么干的人,这世上恐怕只有一位,就是我那位王世叔了。但如果他们有兴趣,可以参与投资,铁路而且除了运兵,平时还能运货,铁路运营的收入,到时按投资的份额,来分配盈利,娘娘可以问问,诸公有无兴趣。” 话没完,钱皇后马上开口:“筹股,本宫明白,本宫投四十万两白银子!” 这些年在柳依依的主持,宫里的内库也渐渐富足起来,皇后的口气也比以前阔得多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