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11章 给大宋一个百花齐放的机会 (第1/3页)
“王公?” 寇季有些意外,寇季原以为来的会是吕夷简,亦或者陈尧佐等人。 没想到居然是王曾。 王曾在辽阳府的时候,跟寇季表过态,算是加入到了赵祯和寇季建立的革新联盟。 也算是自己人。 他们五个新封的王爵聚集在一起,按理说王曾不应该担心的才对。 “请王公到后院里一叙。” 寇季吩咐了一声。 向嫣立马吩咐管家去将王曾迎到了后院。 向嫣自己则带着丫鬟下去泡茶。 王曾到了以后,寇季和刘亨二人起身施礼。 王曾回了一礼,三人落座。 坐定以后,王曾一脸埋怨的对寇季道:“你可真会给我找麻烦……” 寇季翻了个白眼,“麻烦可不是我给你找的,是他们自己送上门的。” 王曾没好气的道:“你明知道他们身份十分敏感,还敢让他们入府。” 寇季摊开手,“他们来的时候,我不在府上。他们可都是王爵,我府上其他人可不敢拦。” 王曾叹了一口气,“你不知道,种世衡几个人刚到你府上,就有人入宫去找官家禀报此事。 官家倒是不在意,但是吕夷简却十分在意,所以让我过来看看。 看看你们几个王爷凑在府上,到底在做什么。” 寇季没有隐瞒,坦言道:“还能做什么?他们舍不得府上的那点田产、房产、铺面,所以来找我出个主意。” 王曾眉头一皱,“那些东西,朝廷可是要收回,归于国库的。户部的人时时刻刻盯着。他们怎么敢惦记?” 寇季淡然笑道:“人心的贪婪永无止境。汉光武帝刘秀曾言:人心苦于不知足,才平定陇右,又想着蜀地。 得陇望蜀,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的。” 王曾挑眉,盯着寇季道:“你是怎么给他们出主意的?” 寇季笑着道:“我当然是劝诫他们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 王曾瞥了一眼刘亨,目光又落在了寇季身上,沉声道:“可他们如今都走了,你们是谈崩了吗?” 寇季直言道:“崩倒是没崩,他们之所以急着离开,是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王曾对寇季的话将信将疑。 他缓缓起身,对寇季拱了拱手,“无论如何,我得去盯着点,避免他们干出什么蠢事。” 眼见王曾要走。 寇季赶忙开口。 “王公,近些日子我不宜入宫,烦劳你回宫以后,告诉官家一声,就说我祖父已经决定,要迁去韩地?” 王曾听到这话,一脸难以置信,他惊叫道:“你疯了,还是你祖父疯了?就他那个身子骨,一路舟车劳顿他受得了吗? 再说了,官家封你为王,是让你寇氏族人迁去韩地,而不是让寇公。” 寇季感慨道:“此事是我祖父自己定下的。” 王曾大摇其头,“官家除非是疯了,不然不可能让一个活着的圣贤离开汴京城,离开大宋。” 圣贤,是受万人敬仰的存在。 圣贤,也是一个标杆。 只要圣贤人在汴京城,那汴京城就是天下文人的圣地。 天下文人,无论是追随圣贤,又或者效仿圣贤,都会聚集到汴京城。 赵祯可以在中间任意取用。 同时也可以在给祖宗的祭文中,吹一吹自己的文治功勋。 著史的人,看在他坐朝的时候出现了圣贤的份上,也会对他手下留情,甚至褒奖几句。 圣贤重要性如此大,赵祯怎么可能让圣贤离京。 寇季看着王曾认真的道:“王公,我祖父是什么性子,你一清二楚。如今他心意已决,谁也拦不住。 官家要是执意留他,他要犯了脾气,那到时候恐怕就会闹出许多让官家难堪的事情。 所以还请你劝阻官家一二,让官家放我祖父离京。” 王曾盯着寇季沉声道:“那可是圣贤,在百姓们心里,在读书人心里,地位仅次于官家。 你们这些王爷,宫里那些皇子皇女,也远远没有他重要。” 寇季失笑道:“圣贤也是人,不是庙宇里的泥塑雕像。想走的时候谁也留不住,想留的时候谁也赶不走。” 王曾阴沉着脸,陷入到了沉默中。 许久以后,瞪着眼看着寇季,“寇公离京,是不是跟你有关?” 寇季听到王曾这话,一脸哭笑不得。 王曾的话不重,但是里面蕴含的意思却很重。 他在质问寇季,是不是寇季求着、逼着寇准离京的。 寇季感叹道:“就我祖父那性子,他要是不愿意离开,谁能逼他?” 王曾迟疑了一下,叹了一口气道:“也对,你祖父要是犯了脾气,谁的面子也不给。当年拽着太宗的袖子,硬拉着太宗听他谏言,险些弄的太宗下不了台,他也浑然无惧。 他要是不愿意离开汴京城,你非逼他的话,他肯定会大嘴巴子抽你。” 说到此处,王曾顿了一下,心里十分不痛快的疑问道:“他为何要离开汴京城?他难道不知道,离开了汴京城,我们这些老友,他很有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吗?” 寇季坦言道:“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我,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天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寇氏。” 王曾沉声道:“听说今日寇公封了寇府老宅,难道跟此事有关?” 寇季摇头笑道:“有一点,但不全是。祖父是觉得,汴京城里的文脉,已经彻底的成型了。 汴京城里有他无他,影响都不大。 所以汴京城他可留,也可以不留。 寇氏世代名门,传承的时间长了,多少有点问题。 你也知道,我不会离京。 所以到时候韩地就要交给天赐。 天赐年幼,未必能治理好韩地,也很难压得住那些寇氏的族老,以及我爹和我那些不成器的弟弟。 所以我祖父得去一趟韩地。 帮着天赐在韩地站稳脚。 顺便帮韩地立起文脉。 只要在韩地立了华夏文脉,那韩地以后无论如何变迁,都将会成为我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王曾听完寇季一席话,神色十分复杂。 寇准去韩地,私心大于公心。 但寇准早以离开了中枢,为自己的氏族考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