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73章 包拯面对的选择题 (第2/3页)
包拯坦言道:“跟着学生会过苦日子的。” 包拯这个理由很强大,寇季愣是没办法反驳。 一个年入近一万六千贯的人,花费在自己身上的不足一百贯,剩下的一万五千九百多贯全部贴补给了各地的蒙学。 如此做派,那个女子跟了他,都得过穷日子。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你就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帮助百姓的办法有很多,没必要苦了自己。” 包拯肃穆的道:“学生拿到的每一文钱,都是民脂民膏,不敢轻易耗费。唯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学生才能觉得心安。” 寇季疑问道:“所以为了百姓,你可以放弃自己的婚姻吗?” 包拯神情一僵,陷入到了沉默中。 寇季继续道:“赵絮虽然喜欢玩闹了一些,但却是一个好女子。你时时跟她通信,经久不绝,想必心中也有她。 既然心中有她,就不该放弃。” 包拯咬牙道:“可学生也放不下百姓。” 寇季盯着包拯,认真的道:“为官清廉,不是说将日子过的苦哈哈的。为官清廉是说不伸手拿百姓的钱,不伸手拿国库的钱。 你若怜惜百姓,应该想办法让治下的百姓富裕起来,而不是说用自己那点俸禄去贴补他们。 对我大宋数千万百姓而言,你那点俸禄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授一人千金,不如授予万人博千金技。 俸禄是朝廷发给你的工钱、是你为朝廷做事的报酬,所以你应该心安理得的拿着。 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花销。” 包拯沉声道:“学生力薄,但学生能救一人是一人。” 寇季皱眉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你如今坐在大医的位置上,坐着小医的事情。 你先生我家财万贯,甚至说万贯已经不足以形容。 如此财富,我却从没有送给穷苦人。 为何? 是我贪财吗? 不是。 你先生我若是放开了贪,给我送钱的人能从此处排到辽地去。 我之所以不将自己的钱财分出去,就是因为我觉得不该分。 因为我手里的每一份都是我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而非巧取豪夺来的。 我更不会把钱给那些穷苦人。 因为我不想养成他们伸手要钱的习惯。 我想让他们垂下手学会自己去赚钱。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解决温饱,还能学会什么是尊严。 若是我一味的给他们钱,养成了他们的习惯,那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尊严。 一些人在失去尊严的同时,还会变成习惯向人要钱的乞丐。 所以治理百姓、怜悯百姓的法子,是不断的创造机会,让百姓去赚钱,让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 而不是将东西无偿的给他们,让他们混吃等死。 那是在害他们。 朝廷以前赈灾,不是直接将粮食给百姓,让百姓一边喝着粥,一边虚耗光阴,就是将百姓一股脑的塞进厢军当中。 现在呢? 以工代赈。 告诉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拿赈灾的粮食。 他们在灾后不仅能重建自己的家园,还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以工代赈的时候,死去的百姓,远比以前要少。” 包拯听完了寇季一席话,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继续道:“你在瑞安镇上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你应该知道镇子上的人以前都是灾民。若是赈灾之处,我只是将粮食和钱给他们的话,你觉得他们能活成现在这样? 是我用以工代赈的法子,给他们创立了一个新家,还教会了他们谋生的手艺,才让他们过的如此富足、安康。” 包拯咬牙道:“成年人自然可以用此法,可是那些蒙童,还有那些孤独园里的人,他们根本没办法通过双手去获取粮食和尊严。” 寇季正色道:“他们中间一些人以前给朝廷缴纳过税负,一些人以后会给朝廷缴纳税负。自然是朝廷照顾他们。 蒙童们缺衣少食,那就证明是他们家里人太过贫穷。 我们要做的不是给蒙通送衣送食。 而是让他们家里人富裕起来。 他们家里人富裕起来了,他们自然不会缺衣少食。 至于孤独园里的人,他们若是过的不好,那就是朝廷政令和监察上的缺失。 我们应该更正朝廷错误的政令,监察各地孤独园里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此,才是对他们真正的怜悯。 也是我们真正的为官之道。” 包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我们是治国的国医,国家得了病,我们应该想办法根治,而不是只顾表面。 如此一来,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包拯仰着头,质问道:“学生行善难道有错?” 寇季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怀仁慈,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但是以钱财行善,其实是不对的。 一个人若是穷,那就想办法帮他致富,而不是给钱让他富裕。 你想办法帮他致富,他肯定富。 你给钱让他富裕,只会让他成为蛀虫。 一个国家若是穷,也应该如此对待。 遇到问题我们应该看根本,而不是只顾着用钱解决。” 包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叮嘱了一句,“好好想想……” 说完这话,寇季没有再搭理包拯,背负着双手入了书房。 在书房里坐定以后。 取出纸笔,写了一封长信,派人送去西域给元山。 至于朱能和李昭亮二人,寇季并没有给去信。 因为寇季相信,元山在拿到了自己的信以后,会将信里的内容传达给朱能和李昭亮。 更重要的是,元山会将信里的内容揽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直接告诉朱能和李昭亮,是寇季要让他们做什么。 比起朱能和李昭亮,寇季其实更相信元山。 朱能和李昭亮刚刚摆脱了大宋束缚没多久,就有点得意忘形。 元山摆脱了大宋束缚十数年,也没有在寇季面前得意忘形过。 虽然在史书上,元山是一个大汉jianian。 可他在守诺方面,还是很坚挺的。 寇季吩咐人将信送走以后,包拯出现在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