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09章 行行复行行 (第2/3页)
坐在牛车、驴车上缓缓前行。 拉扯的大多数是罪籍。 但是坐在车上的孩子,却分不清楚是百姓的孩子,还是罪籍的孩子。 他们三五个凑在一起,拿着书本,贼头贼脑的四处张望,十分有趣。 “张公功盖千秋啊……” 寇季入渤海府的时候,幽幽的感叹了一句。 辽地的百姓和罪籍能够和平相处,全是张知白的功劳。 辽地从昔日战火纷飞,你争我夺的场面。变成了男耕女织,欣欣向荣的场面,都是张知白治理辽地多年的功劳。 入了渤海府。 寇季等人就有些伤感。 唯有刘亨没心没肺的在哈哈大笑。 原因是刘亨不打算跟着寇季去韩地,他打算去西阳帮自己的儿子刘伯叙经营一番西阳,指点一下刘伯叙。 寇季也没有自私的将刘亨拴在身边。 刘亨为兄弟情义,扔下了儿子,陪着他在汴京城待许多年。 如今也该跟儿子团聚了。 渤海府码头上。 两艘有别于其他船只的大船停靠在岸边。 大船不止是木料营造的,上面还有许多铁皮、铁角。 更重要的是配备着一些床弩、重弩等武器。 船上的水手更像是一个个的兵卒。 据说一艘船可以容纳一千三百余人,可以栽许多货物。 反正在寇季眼里,这两艘船算得上是他在古代见过的最大的船只。 寇季依稀记得,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了海船,最大的可以载一千人,以及许多货物。 也就是说,停靠在渤海府码头的两艘船,恐怕已经超过了郑和下西洋用的大船。 寇季觉得,这大概是木船的极限。 没有具体的参考物,寇季只能依照自己的揣测评判。 寇季吩咐人将他为刘亨准备的货物搬上了船,眼看着刘亨招揽的人徐徐上了两艘大船,还有一些人登上了两艘大船周边的小船。 最后又眼看着刘亨踏上了上船的梯子。 刘亨站在梯子上,眼中有些泛红的冲着寇季喊了一声,“四哥,等我帮伯叙那个臭小子打理好了西阳,我就去韩地找你。” 寇季笑着点点头,目送刘亨登上了大船。 眼看着刘亨坐着大船缓缓远去以后,才笑着对身边的苏洵、包拯、狄青三人道:“知道我为何不伤感吗?” 苏洵、包拯、狄青三人一愣,缓缓摇头。 寇季笑眯眯的道:“我赌他明年今日,会驾着船出现在韩地的码头。” 狄青有些茫然。 苏洵和包拯也皱起了眉头。 三个人才了一会儿,猜不透,包拯便开口询问,“为何?” 寇季哈哈大笑道:“今日的西阳,亦非昨日的西阳。他说他回西阳帮刘伯叙治理封地?等他回到了西阳,他就会发现,他除了能帮刘伯叙整顿一下西阳的兵马外,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他帮刘伯叙治理西阳? 刘伯叙教他治理西阳还差不多。” 包拯三人闻言,莞尔一笑。 仔细想想,寇季说的也对。 刘亨从出仕到如今,几乎就没有治理过地方。 他不是在皇城司当间谍,就是在边陲上练兵,要么就是如同土匪一样,占据着倭国当奴隶主。 如今的西阳可是刘氏的封土,需要吏政,需要经营。 刘亨可不懂。 而刘伯叙在西阳磨练了多年,在许多能人异士的教导下,早已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牧民之王。 他远比刘亨更懂得治理地方。 所以刘亨到了西阳以后,面对的不是教育儿子的场面,而是被儿子教育的场面。 以刘亨的秉性,才不愿意被儿子教育。 所以他在西阳待不长。 寇季送走了刘亨,带着人离开了渤海府。 渤海府比苏洵离开的时候还繁华,如今俨然成了辽地的一颗明珠。 其繁华程度虽然比不上江宁府、开封府,但是比其他府,不逞多让。 在汴京城里能吃到的吃食,渤海府都有,在汴京城里能看到的东西,渤海府也基本上都有。 甚至有许多珍贵的海产,汴京城看不到。 但在渤海府,却多如牛毛。 寇季却没有久留。 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出了渤海府,就是临橫府地界。 辽地最大的官张公张知白就坐镇在临橫府。 寇季一入临橫府地界,就看到了胡须发白,苍老了许多的张知白。 寇季几个人几乎是跳下了马车,快步走到了张知白身前。 张知白苍老了很多。 腰弯了,腿上似乎也没有力气了,走路需要有拐杖协助。 身躯显得十分瘦弱,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但就是这么一个瘦弱的老人,硬生生的将一个被战火荼毒的辽地,治理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宋粮仓。 他所需要付出的,比蔡齐、吕夷简、李迪、王随要多。 他不仅要治理数千里的庞大疆土,还得调和汉辽两种民族的矛盾,镇压足足有一千多万人的罪籍。 耗费的心力,不是蔡齐等人能比的。 “张公,小子何德何能,让您亲迎?” 寇季扑到了张知白身前,搀扶着张知白,苦笑着说。 张知白对着寇季露出了一个笑脸,调侃道:“你寇氏净出圣人,老夫这个凡夫俗子,见到了圣人,自然要亲迎。” 寇季扶着张知白到一旁坐下,哭笑不得的道:“我寇氏就我祖父一个圣人。净出圣人从何说起?” 张知白坐定以后,双手握着拐杖,笑呵呵的道:“你祖父当政的时候,老夫在他身边就是一株草。 他虎威一张,指点江山的时候,老夫最多给他打打下手。 最后你祖父立下了百年功业,功成身退,一举封圣。 你这头小老虎,比你祖父还威风。 不仅革除了我大宋所有弊政,还帮我大宋打下了偌大的疆土。 你祖父虎威一张,身边的都是浮草。 你虎威一张,身边的都是尘埃。 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等等,哪一个不是明珠? 在你身边却只有当尘埃的份儿。 你为我大宋立下了的千秋功业,如今功成身退,理当一举封圣。” 寇季听到了张知白此话,并没有说一些谦虚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