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6章 谢三郎逼反安禄山?  (第1/2页)
    提到扬州舰队。    谢三郎傲然挺立在天子面前。    “臣,汜水谢直,忝为大唐海疆防御使,受命组建扬州舰队,迄今为止,十年有余,不但荡平了大唐海疆所有海盗,还成功开辟出下南洋的远航路线!    现如今,扬州舰队各等舰船数百,将士上万,足以巡守大唐全部海疆,并能为南洋商贸航线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还训练出扬州舰队陆战营一万余人,在舰船,可cao舟,在陆地,可作战!    陛下问,何来精兵突袭范阳,扬州舰队正好得用!    以扬州为集结点,沿海疆北上,于塘沽口登陆,距离范阳,不过二百余里,昼夜可达!    只要万余陆战营兵临城下,范阳城一鼓可下!”    李老三一听,得嘞,这回彻底踏实了,谢直不说,他还真不知道,原来大唐的实力这么强呢,安禄山敢造反,什么十万不十万的,找死呢这是!    结果,还没等他高兴劲过去呢,谢三郎却礼貌而不失尴尬的一笑……    “那个……出动扬州舰队突袭范阳自然没问题,不过,得俩月以后……”    李老三被他这一句噎得直翻白眼,你说这么热闹,敢情“那是后话”?啥意思?逗我玩呢!?    李老三黑着脸,运了半天的气,这才勉强把气喘匀了。    “这又是为何?”    谢三郎直接解释。    “大海行舟,与陆地跑马别有不同,不但要考虑天气,还要考虑风向、洋流,一旦逆行,事倍功半,弄不好的话,还有舟毁人亡的可能……    从扬州北上范阳,以这么多年掌握的资料来看,八月最为合适……”    李老三听明白了,合着安禄山造反还造早了,没赶到你扬州舰队出动的最佳时机上……    一阵无语之后,只得承认这个现实,随后问道:    “那……这两个月,怎么办?”    “防守反击!”    谢三郎直接给出了答案。    如何防守?    “臣,愿提淮南铁骑三千,驻守洛阳,顶住安禄山的兵锋!    各个地方,河东、荆襄、江淮……分别集结部队,策应洛阳攻防的同时,严防安禄山攻击洛阳不力而四处逃窜!”    如何反击?    “扬州舰队,直扑范阳,封堵住安禄山的后路。    河东、荆襄、江淮,出兵,压缩安禄山的活动空间。    臣,率淮南铁骑,出洛阳,与安禄山决战!”    李老三一听,全明白了,怪不得我一问你就这么有底呢,前前后后都想明白了,这还能说啥?同意呗……    还没等他开口,只听得谢三郎继续说道: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事要办……”    “什么事?”    谢直行礼,奏请。    “臣,请,带兵包围幽州、河东节度使府进奏院!    臣,请,捉拿东平王世子安庆宗!    臣,请,捉拿安禄山同母异父的兄弟,河西节度使安思顺!    臣,请,捉拿与安禄山相关的所以人等!    以此,来确定塞外之战的具体情况,以及安禄山麾下叛军的具体组成以及具体兵力分布!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即便要扬州舰队突袭范阳城,也要搞清楚安禄山谋反前后的所有布置!”    李老三还能说啥?人家谢三郎把前前后后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准!”    ……    就在谢三郎开始放手追查安禄山具体情况的时候,长安城中,突然流传起来一种传言……    二婶儿:“听说了吗?听说了吗?安禄山造反啦!”    张大爷:“什么?不能吧!消息准确吗?”    二婶儿:“那还有什么不准的?我家大女婿不是在兵部当主事吗?他告诉我们的,说是五月初五,就头两天,据说安禄山手底下十多万人呐,现在正快马加鞭的往长安赶呢!”    陈二舅:“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二婶儿,双手相叠,放在小腹之上,坐在羊汤摊子的长条凳子上,还微微侧身,略低头,轻声说:“你说的,都对。”    陈二舅:“……”    张大爷一脸黑线,开口问道:“哎,你先别着急装贤良淑德,倒是先把话说清楚了呀,到底怎么回事儿啊,怎么好好的,就造反了呢?”    二婶儿对上张大爷可没那么“温柔”,“什么叫好好的就造反了?你不知道啊,安禄山造反,举的旗号是清君侧,你说冲谁来的?肯定是冲这淮南的那位啊……”    张大爷:“你是说汜水侯?哎呦!早就听说汜水侯和安禄山之间水火不容,还是真的啊?”    二婶儿:“那可不是真的呀!我听我女婿说了,汜水侯谢三郎和东平王安禄山,二十来年前就结仇了,那时候,是在洛阳,谢三郎还砍了安禄山两刀呢,据说现在安禄山后背上还留着两道大疤瘌呢……    我女婿说了,这俩人,都恨不得把对方都弄死呢!    你想想吧,现在汜水侯回了长安城,头两天闹那个事儿你们还不知道啊?又是逼得李林甫罢相,又把王鉷王銲兄弟抓紧了大牢,那得多厉害啊?你要是安禄山的话,一听谢三郎现在这么厉害,还不得吓坏了啊?他收拾了李林甫和王鉷之后,下一个收拾谁?肯定是安禄山啊……”    话还没说完,就被羊汤摊子的掌柜的给打断了。    老杨:“诶呦,喝你们的汤吧!    安禄山造反,怎么回事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人家汜水侯谢三郎抓王銲,抓得好!    那王銲什么人啊,仗着他哥的势,天天在长安城里横行霸道!他身边那些货色,也没有一个好东西!    李三,还记得吧?上回在这儿喝羊汤都没给钱就要走了,我跟他要钱,差点把我摊子给掀了!    当时李头儿在呢,万年县的捕头都不敢管!    我真得谢谢人家汜水侯,把王銲给抓了!我看李三下回再过来喝羊杂汤,还敢不给钱试试?”    张大爷:“哎呦,行啦,一碗羊汤的事儿,你就叨咕半年多了!    这不是说安禄山造反的事儿呢吗?    听二婶这么说,安禄山造反,就是因为谢三郎呗?”    说着,转向了旁边的陈二舅。    “您老是读书人,又当过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