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变身程序媛_第十章 生活百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生活百态 (第1/2页)

    第十章生活百态

    元旦过后也如预期的一般,公司里的研讨小组举行了个启动碰面会,并且拟定了一个观察调研计划,一整个报表分发下来,小组内再分组,针对不同业务模块拆分,而我所负责的便是工厂研发、产线这一块的调研。

    整个调研活跃周期将持续一到两个月左右,涉及到工厂达到五家之多,分布在集美、同安、翔安地带,分别从事机械、卫浴、电子、服装等不同行业,前期也分发了许多的准备资料给我们打基础,市场那边还要到了一些同行竞品的软件消息过来。

    我们作为执行者也只能跟随着决策层的指示进行工作,一整个上午都是小组领队在会议室里进行PPT演讲,整体来说可以预见这个项目将会是公司有史以来承接的关系最复杂、业务提取抽象化最困难的产品。

    各个模块的细分、职权设置、关系组之间的通讯也将会变得异常的繁琐,在总体架构上面吴培贤也坦言光靠一个人很难描绘出正确逻辑出来,基本上只能由小到大,在不断的优化、重构,最终得到一个较为成熟可靠的模型。

    之前也说过,类似需求分析的是产品经理在做的事情,本质上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还是更喜欢窝在角落里写代码实现,对于在外面东奔西跑却也不大喜欢的,尤其是在工厂里取材,对于办公楼还好,在产线上打扰别人干活真的很不容易让人配合你工作,因为这其实不是他们该承担的义务。

    中午的时候,朱芸还感叹着:“真好啊,我也想每天出去逛逛啊,一直呆在办公楼里简直要让人发疯。”

    她是做宣传策划类的,除了有外出活动现场,基本上一直在公司里进行文案、方案的编辑工作的,黄佳佳回应她说道:“要是真好,你干嘛不申请调去跑市场?”

    朱芸用着抱怨的口气说道:“跑市场是有业绩要求的,客户一个个嘴脸上天的高度,我肯定受不了的。”

    我也跟着她解释道:“我们去外部企业取材其实也差不多的,在公司层面上达成了合作协议,但落实到具体普通员工方面却并不会很主动配合你的,这其实也和接见客户差别不会太大。”

    事实上那边企业有组织专门和我们对接的工作人员,但我们作为外来人员在进入企业内也有诸多的限制,一方面是企业机密内容不能被我们得到,另一方面企业内的一些东西并不能直观的反应在文档上,需要深入各个职位和工种里去寻求答案。

    对于产线上或者一些老技术员中,总有一些资历较高却倚老卖老的家伙的,我以前在厂里就遇着这事儿,凭借着资历比你高一大截,年龄也大上一大轮,请寻常的课长或经理来帮忙说话也只能对他客客气气的,厂内有些重要环节被他把控着,怎么也拿他没办法。

    下午的时候,我们也各自分发到了一大叠的合作工厂那边整理的资料,接下来的任务将会有挺多时间在消化上面信息当中,并且虽然我已经对于公司的java开发文档熟悉了,但在需求转化过后,也需要负责一些程序编写,所以这一方面也需要补充知识。

    行程安排和团队分组方案也都整理成表单发送到了我们的邮箱当中,和我一组的共同负责研发、生产这一块的共有三人,介绍中三人都有制造业背景,一个是业务那边,上次拿到新外包项目时合作过的阳光青年张瑞光,上面写着这人还是传统机械学历,在工厂上班半年后转业。

    第二个人是一个负责市场部的姑娘,名字叫做沈紫馨,年龄大概有二十七八岁了,毕业后在工厂技术部当资料员两年,之后转业跑市场。

    最后一个自然就是大叔吴培贤了,吴大叔早年也做过工厂里的系统架构,且他说工厂的研发、仓储、生产是最为关键环节,所以他也亲自负责这一块了,其实也就是我们的云上工厂侧重点在这一块,而寻常的企业erp系统则是侧重人事、行政、财务、采购、业务等环节。

    对于去工厂的行程安排也不是太过紧密,而是非常有间隔性的,可以说留给我们的机会不会太多,一个方面是我们在取材之后需要经过更长的分析及整理资料,另一个方面太过频繁到企业会影响人家的正常作业,他们也不一定会欢迎。

    一整天的忙碌过后,我也再次回学校了,现如今感觉时间有些不够用了,上课的时候总也听不怎么进去,但晚上该抄作业的还是得完成,等考试临近的时候还是得花费大量心神去背诵,只能说我这种人对于学术上是没有任何造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