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广告商_第六百七十二章 技术路线之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二章 技术路线之争 (第2/2页)

评判现在的路线之争的,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吴良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属于国六,和国三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国内的国三技术,即便是电控单体泵技术,其核心还是EGR,也就是所谓的废气再循环技术,本质上对发动机技术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废气二次燃烧,降低尾气排放,在节约耗油量方面优势很不明显,而且油耗还有增加。

    吴良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斌到了,吴良站起身又为他们互相介绍,尤其是李斌得知对面就是陕氵气的董事长,顿时就心思活泛了起来,之前吴良所说的那些看来都是真的,洛柴的6K项目如果真的能给陕氵气配套的话,这无疑对洛柴在重卡领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他的神情也不由的转变为乙方固有的姿态。

    吴良顿时就有些无语,“李斌总,洛柴的规划给张董介绍一下吧!”

    李斌不明所以,专检好的来说,从投资8个亿,新建两个厂区,每个厂区两条加工线,一个总装线一个试验线,再把产品所能覆盖的区域,从4升一直说到11升,基本上可以覆盖陕氵气所有的产品。

    尤其是国三技术上,点名要和博世进行合作开发高压共轨产品,即使是500万的门槛费也在所不惜等等。

    连李斌也在说高压共轨的优势,张玉普也有些感觉这位是不是被吴良洗了脑,问了声,“电控单体泵技术有什么劣势么?”

    李斌是搞技术的,吴良说过的东西他也会慢慢了解,然后消化吸收,很随意的就说出了几条,“第一个困难的地方就是EGR阀,这东西的故障率高的离谱,尤其是阀杆的密封问题,几乎无解,再加上国内燃油品质差,燃烧的积碳堆积问题几乎无解,走这一条路,服务成本基本上无法承担,但是,装一个样子货上去的话,又和国佳的政策相违背,显然不行,长久看,还是共轨,升级国四也方便。”

    李斌说的EGR技术的不成熟,张玉普信了一半,具体的细节部分,他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一点还需要继续考量,不过,他从李斌的话语中得到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和博世合作”,博世要是真的愿意和国内的企业合作的话,国内何必纠结这路线之争呢?

    而李斌的解释则是,“博世是零部件供应商,这一块的利润他又不是看不到。”

    李斌说完还有意无意看了吴良一眼,吴良笑呵呵的解释,“其实没那么难,路线之争,对于博世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EGR的供应商以博格华纳这些外资为主,如果采取EGR路线,对于博世进军天朝市场势必会晚上三到五年,我想博世应该是很难拒绝的。”

    言下之意,陕氵气的态度也很关键,我这边放出风,你不和我合作,我就选EGR,同时还能影响国内的政策,和我合作,那就是双赢,这中间的味道适合自己品。

    张玉普听到吴良算计博世,也是有些懵,呆了半天,才送上一句,“佩服!”

    吴良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双方各取所需,国产的共轨系统又不是没有,虽然技术不是很稳定,那也是因为缺少市场,用钱砸也能砸出来,共轨四大核心零部件,共轨油泵,油嘴,共轨管,ECU这几个,除了油嘴的加工精度太高之外,其余这三个零件并不复杂。

    尤其是ECU,硬件照猫画虎,投资到位,就能做出来,无非就是底层程序的编写,说难也难说不难主要还是投入和产出能不能成正比的关系,前世,维柴能搞出来,吴良相信自己也能搞出来。

    无非就是天朝对共轨这个东西接触的并不是很多,等到摸透了,真的没什么,发动机这个东西,机械部分的技术一个层面,共轨又是另外一个层面,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仅仅只是共轨,本体同样很关键。

    换句话说,共轨技术对天朝封锁,博世丢失的仅仅是天朝的市场,并不会因为采用了博世的共轨系统,天朝自己的发动机就能赶超欧米,走向世界顶尖。

    这是吴良的底气所在,更何况,电动时代的到来,博世的中端产品的生命力还有几年?国外的内燃机技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国七排放一说,原因就是,发动机被电动技术所取代,唯一还能在柴油机上多活个二十年,再不抓紧,可真的就来不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