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九章 商界三种人 (第1/2页)
作为延续了5年的天朝经济人物最高奖项,中视年度人物评选2004年仍然延续了往届年度人物评选的主要评选方式,特别邀请了130位包括资深财经记者、知名经济学者,以及往届的获奖者在内的经济界人士共同组成百人评委。 首先进行广泛推举,由评委会和网上提出的60人大名单,最后按得票数量锁定20位“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和3位“年度社会公益奖”候选人。 与往届相比,增加了新的看点,本届年度人物的颁奖现场更加精彩纷呈。 与竞争激烈悬念重重的评选过程一样,每个获奖者的出场前增加了更多悬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如果不是评选结果早已花落各家的话,或许节目更精彩。 而在拿到奖杯之后,这些获奖者还得重重闯关,既要面对中视主持人小丫和程伟鸿两个考官,又得迎接现场11位主任评委的即时考问。 作为在经济界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的舰长,或者泰山压顶举重若轻的绝世高手,年度人物获得者不得不做起了考生,在“超级访问”和“即时演讲”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主持人的提问不断激起妙语连珠。 作为晚会重量级嘉宾,11个主任评委的名字个个如雷贯耳:经济学者吴敬连、龙咏图、曹元征、张国华、张潍迎;企业家张锐敏、适;媒体权威人士有刘北宪等。 吴敬连率先发问,“我们都知道,吴董在广告上的造诣,更多的人是对您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的运作,比如,投资入股了几家国企,更是通过二级市场拿到了湘火巨的控股权,当然,外界也有质疑,认为这是重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 这第一个问题就来势汹汹,不好应对,不过,吴良大概也能猜测到吴教授为何有此一问。 同为天朝经济人物的候选人,香江中文大学朗教授一度掀起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与震动。 一段时期内,媒体上“郎烟滚滚”,从经济学家到界外读者纷纷发表观点,针锋相对的看法甚至导致经济学界在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上发生“分列”,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朗教授也因此入选了60人大名单,只是并未入选20位候选人名单。 因而郎教授的落选甚至使所谓“2004天朝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名不正言不顺,11位主任评委的压力山大,此时,将吴良推出来用以制衡,算得上一招妙棋。 然而,这是颁奖的现场,吴专家对于吴良有信心,从吴良做事风格来看,这也是一位注重口碑的人物,不会留下太多的把柄让人去诋毁,是以,他毫不犹豫的第一个站出来,对吴良发出了这样的超级访问。 吴良略一思索,便给出了答案,“吴教授您好,各位评委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说湘火巨,湘火巨最关键的部分,在于陕重氵气、法斯特齿轮,这两家公司的历史就不用细说了,天朝重型集团一分为三,基本上都走在破产的边缘。 因为德隆的现金入股,让陕重氵气有资金投入到新生产线上,从而焕发新生,现在企业好了,就有人说企业被贱卖了,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别人花了两亿五只拿到了一半的股份,还背负着投资打水漂的风险。 从德隆的角度上看,他们难道不算投资失败? 现在企业好了,就说国有资产流失? 当时呢?怎么不说?一句话,送给这些人,你行你上? 我投资的其余的企业,可以参考以上的案例,总之一句话,结果导向。” 吴教授对这个答案显然并不是很满意,继续追问,“那你认为应对国有资产流失最好的措施是什么?” “立法主导,彻底改变以政代法的状态。” “具体呢?” “决策失误追究机制。” 眼看问题越说越大,有些失控,主持人在一旁插话,“吴董的意思是,一是立法,二是追责,我们也能看的出来,吴董对于自己的投资是很有信心的,别的评委还有什么要问的么?” 龙咏图手扬了扬,主持人有请他发言。 对这位天朝入世的首席谈判,他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吴良更是充满了敬意,微笑着等待着对方的质询。 “吴董,你好,你是一个广告商,同时也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你是怎么看待互联网媒体和民生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问出来,全场一片哗然,仅仅从字面意思上看,这个问题貌似比较空泛,但是,知道的人自然明白,吴教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