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7章 李谚师徒差点气吐血了(日常万字,求订阅) (第4/5页)
了这些成绩,他肯定要及时的汇报一些进展的。 “现在看来,你之前说的那个研究方向是对的。 既然他们已经认为竹丝是目前最好的灯丝材料,那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看看能不能把竹丝进一步的加工,让电灯泡的寿命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饶永祥倒也没有指望能够一步到位。 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的进度就已经让他非常的喜悦了。 …… “师父,我刚刚打听到了一个不大好的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 蒸汽机研究所里头,李谚的面色有些难看。 前段时间,当他听说化学院那边也在研究灯泡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中。 在他看来,研究灯泡,自己才是专业的,其他都是打酱油的。 但是从现在自己收集到的情况来看,这一次的事情可能会出一点变故。 “我也听说了,他们没有装上玻璃灯罩的电灯,已经连续亮了两天了。 折算一下的话,估计至少可以正常运行五百个小时,这已经是比我们现在的电灯泡的寿命要高了。” 大家都在同一个书院里头,李谚自然也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毕竟格物学院和化学院,很多时候的东西都是密不可分的。 就像是各自的研究院里头,都有之前在对方学院进修的学员。 这么一来,各种消息的传播,自然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我也安排人去进一步的打听了,他们之前一直都是在竹丝灯泡的基础上在折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始尝试其他的灯泡。 按照我的估计,他们肯定是找到了特别的方案来处理竹丝,要不然寿命不可能差的那么多的。” 赵小二有点着急的说道。 自己的论文才发表没有多久呢,要是练志坚紧随其后的发表一篇电灯泡相关的论文,然后两相对比之下,大家就会发现赵小二他们的论文中提到的电灯泡,性能比练志坚论文中提到的差了一大截。 这种无形的打击,是让人非常难受的。 并且就连自己的损失也很难计算。 “现在我们要加把劲了,研究所里头所有的工作重点都转移到电灯泡上面来。 看看能不能在化学院的面前找到更加有效地灯丝材料,让我们的电灯泡能够具备实用性。” 这个时候,饶永祥能够做的东西其实也是非常有限的。 他又没有金手指,只能靠勤劳来弥补相关的差距了。 但是科学这条路上,并不是你努力勤奋了就能出成果的。 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有“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但是天赋比努力更重要”这种说法了。 “我就怕我们的努力还没有出现成果,化学院那边就把最新的论文发表出来了。 到时候我们可就真的尴尬了。” 赵小二脸色很难看的说道。 李谚想了想这个场面,面色也变得很差。 …… 越是担心什么,往往就会发生什么。 躲避是躲避不了的。 在观狮山书院的第三食堂,饶永祥刚刚打好午饭,在自己每天都习惯坐的位置上坐下。 结果不到一分钟,饶永祥就跟着拿着饭菜过来了。 “李兄,这一次我们化学院能够找到性能更好的灯丝,还真的需要感谢你们呢。 要是没有你们的努力,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啊。” 饶永祥想到实验室里头那个已经点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断掉的灯丝,脸上满是笑容。 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哪怕是那个灯丝今天就烧断了,等到安装了玻璃灯罩并抽真空或者填充氮气之后,使用寿命也会远远超过李谚他们在论文中提到的电灯泡。 这种使用寿命超过十几天的电灯泡,显然已经具备了商业价值。 这一点,不管是李谚还是饶永祥,显然都是已经意识到了的。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电灯泡并不会从早点到晚。 有至少十几天的寿命的电灯泡,就意味着在普通房间里头使用的话,可以用上小半年才会坏掉呢。 这个意义就非同凡响了。 “实验都还没有结束,你高兴那么早干什么?” 李谚不知道要怎么搭话,只能黑着脸顶了一句。 其实他刚刚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气的要吐血了。 没想到化学院还真的把自己给压在了下面。 这怎么可以忍受? 哪怕是外面的哪个作坊做的更好,他也忍了。 但是化学院的话,他有点忍不了啊。 “嘿嘿,虽然实验还没有结束,但是正因为还没有结束,所以才是更好的消息啊。 哪像是你们格物学院,哪怕是加了玻璃灯罩之后,电灯泡的寿命也就那样。” 虽然事情是练志坚做成功的,但是饶永祥一点也不觉得把自己徒弟的功劳放在自己身上会不好意思。 在李谚面前,他完全就是一副自己搞出了比你好的电灯泡的模样。 这让李谚的心情更加不好了。 “我听说你们一直都是在那竹丝做实验,难道你们采取了什么特殊的处理方法吗? 竹丝制作的灯丝寿命,在所有的材料当中是最长的。 但是之前我们没有确认到跟你们实验室里头那样的情况。” 虽然心中很气,但是李谚也知道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先把化学院发生的事情搞清楚再说。 自己在化学院虽然有一些眼线,但是一些非常核心的消息,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打听到的。 “嘿嘿,过几天我们的论文发表了,你就知道了!” 饶永祥才不会那么傻,在论文都还没有投稿的时候就先把情况跟李谚共享了。 这要是万一碰到一个小人,把论文给先发表了。 那么到时候这个电灯泡的重要改进,到底是谁搞出来的,就会有争议了。 毕竟在大唐,如今很多科学技术一旦出现争议的话,都是以论文发表的时间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的。 这个基本常识,是所有科研人员必须要掌握的。 …… “嘭!” 李谚将最新的《科学杂志》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