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 辽国叛乱伊始。 (第1/1页)
原生之地第一百零九章辽国叛乱伊始。如果你喜欢这本,麻烦大家投投推荐票、月票什么的,哪怕只是收藏也好!毕竟你的举手之劳,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哇哈哈哈!!义弟,你是哪人?” “我?无家可归之人。。” “不,你从今以后就有家了!大辽,就是你的家!” “。。。” “义弟,你说你姓萧?” “我小时候流落中原,但是我父亲,好像姓萧。。” “哇哈哈哈。。。没关系,义弟,有你我才能脱险,所以为了报答义弟的救命之恩,义弟,从现在开始,朕,封你为大辽的南院大王,统领南院的所有兵马事务!!” “义兄,是皇上???” “哇哈哈哈哈。。。。。。” 。。。。 朴汴骑马走在马车外面,听着马车里豪放的笑声。 从某些方面来说,乔峰的演技其实也是蛮好的。 起码朴汴是知道,乔峰本人是对那种出尔反尔的人很是反感的。 他不喜欢没有信用的人。 但是朴汴没想到,乔峰就貌似才知道耶律洪基是皇帝一样,也貌似从来不知道耶律洪基要对完颜阿骨打的部落赶尽杀绝一样。 表现得很好~~~ 之前有几个骑着宝马的御帐亲军走过来要将朴汴几人赶走,但是却被耶律洪基亲自流了下来。 朴汴知道,自己的迎驾之功,自己之前的筹谋,现在看起来,应该是成功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皇帝身边的位置,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陪伴左右的。 那个第一个找到耶律洪基带到朴汴面前的百夫长,此时整个人脸都快笑烂了! 哪怕如此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他露出自己的牙齿。 这就是传说中的,笑得合不拢嘴。 而其余的几个百夫长虽然也是走在朴汴他们后面,但是还是对那个百夫长嫉妒得不行。 那几个百夫长只是在之后的护驾,但是毕竟跟之前在冰天雪地里找到耶律洪基的功劳没得比。 不过他们也知道,不管功劳的大小,但是他们这一行人,总之都是有功的! 他们这一把,赌对了! 跟着东京城的官老爷们干有钱途,还是跟着皇帝干有前途? 这还用选? 这就像是在问你,是跟着电子厂的厂长干有前途,还是跟着马云干有前途一样。 队伍浩浩荡荡的跟之前的大部队会和。 很是热闹。 如果不是知道皇帝被绑架了那么一遭,可能就不敢相信,看这样子,就貌似之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耶律洪基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只不过现在多了一个皇帝的义弟,南院大王。 而现在除了阿朱这个BUG以外,唯一与原著中不一样的是,多了朴汴几人,参杂在了里面。 ———————— 耶律洪基受了惊吓,自然是要回去自己的老家的。 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少,但是总归是有有人知道的。 耶律洪基要回上京城。 这显然让跟着他一路的大臣们,暗地里一阵欢呼雀跃。 但是脸上自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毕竟温暖的上京城,不管是从哪方面来看,都是要比这严寒的北地要好得多。 只是吧,很多事情好像就是跟耶律洪基过不去。 一匹奔行而来的快马飞奔到耶律洪基巨大的马车远处,就被朴汴拦下。 “朴汴,让他过来!!” 朴汴听话让开。 现在朴汴他们的地位很奇怪。 本来按理来说,朴汴他们这种部族军队,相当于是地方军的部队,是不应该跟着皇帝走的,毕竟皇帝已经要回上京城了,他们这种地方部队,那自然是要回到自己的地方,回到自己的驻防地的! 但是现在一切都变得奇怪起来。 朴汴他们这个千人队,貌似成为了耶律洪基的宫卫军! 成了专门保护耶律洪基外围安全的特殊部队! 也就是说,除了耶律洪基最信任的宫卫军中的亲卫队以外,就是朴汴他们这些人离皇帝最近! 简单来说就是,朴汴他们这只千人队,从之前默默无闻的地方军,杂牌军,一下就变成了相当于御林军,王牌军的待遇! 所以这也不怪那个御帐亲军的统领,看着朴汴的眼神是那样的赤裸裸的羡慕嫉妒恨。 信使背后插着红旗,也不知道他觉不觉得显眼。 不过一会儿,就听见那明黄的马车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是耶律洪基在发脾气了。 “陛下。。。” 耶律洪基的马车是很大的,在朴汴看来,相当于这个时代的房车。 毕竟九匹马拉的马车,那能不大? 朴汴看不到里面,但是朴汴等人骑马在外面,却能听到里面的声音。 “毕竟是叛乱,臣以为,为陛下的龙体计,御驾在中京城停留就好,然后立即召集上京城的御帐亲军,去达尔山剿匪!” “萧大人此乃老成谋国之策。。” “。。。。” 朴汴几人在外面听着马车内的嘻嘻哈哈半天,就能将事情听了个七七八八。 这是辽国又发生叛乱了。 为什么要说又? 那是因为,辽国,到了耶律洪基一朝,叛乱的次数已经很多了。 我们要知道,任何朝代,国家内经常发生叛乱,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什么军阀豪门叛乱或者土匪,只要出现这种事情,而且还是经常出现,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其实是出了问题的。 并且不仅是国家出了问题,皇帝也出了问题。 历史上其实解释得很明显,为什么辽国从耶律洪基开始,就走向了灭亡。 耶律洪基笃信佛教,广印佛经和建筑寺塔,劳民伤财,使社会矛盾激化,使辽国从他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其间被辽统治者压迫的女真族开始兴起,最终成为辽的掘墓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如果是一个帝王听说自己的国家发生叛乱,估计有的会大怒,有的会害怕,有的会惶恐,但是对于耶律洪基来说,叛乱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 历史上辽国有记载的最著名的两次叛乱,都发生在耶律洪基当皇帝的时期,而辽国没有记载的那些小的叛乱,更是很多都没有记录。 这也是为什么,就连跟着耶律洪基来拍马屁的官老爷们,随口都能讲出处理叛乱的计策,那么轻易! 毕竟。。习惯了嘛。。。 “叫朕的义弟,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