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一五规划(2) (第2/3页)
以前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经认识了一个营养学专家朋友。 他告诉自己,土豆和米饭的成分其实差不多,里面大部分都是淀粉。 但土豆更多的是含维生素较多一点,而米饭则含蛋白质更多一些。 虽然人体维持身体所需,蛋白质和维生素都需要,但二者所需要的数量不同。 维生素只要少量就行。 而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则数量要比维生素多得多。 所以从实际角度来出发,土豆还真不能当饭吃,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虽然十五世纪之后,欧洲人就把土豆当主食来用。 可人家同时用牛奶补充了蛋白质。 现在大汉别说奶牛,就算是rou牛以及耕地的耕牛数量都少得可怜。 豪强贵族还可以通过吃rou或者羊奶鸡蛋来解决蛋白质摄入问题,而普通人补充蛋白质的手段则只能来源于粟米、稻米以及小麦。 因此以目前大汉的情况,还真不能学欧洲人把高产的土豆来当主食用。 除非能找到稳定的蛋白质来源,否则要真天天吃土豆,大汉百姓的身体素质会很差。 不过红薯和玉米倒是可以天天吃。 因为红薯玉米当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还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矿物质。 现在很多国民就缺少维生素a患有夜盲症,红薯玉米当中就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症,因此这两样东西天天吃没问题。 只是红薯对肠胃不太好,不仅会导致放屁多,还有可能引发胃病。 但在一个何不食rou糜的年代,这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说完了粮食提高的问题,陈暮又道:“至于分配田地,那自然是土地收归国有,由国家重新丈量土地,给百姓分田,且在国家允许之前,土地不准买卖、抵押,百姓只有手中有田地,才能够维持得了生计。” “土地收归国有?不准抵押买卖?” 此话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仿佛一下子炸了锅。 有人道:“丞相,这可不行呀。土地不准买卖,则必然导致分配土地不公,那上田、良田、劣田又如何划分?吃亏的还是百姓。” “是啊,土地分配必然是地方官吏来做。可本地有权者岂不是会把好田分走,差田留给百姓?到时候百姓即便是想卖掉劣田,重新买入良田都不行,欲哭无泪呀。” “丞相,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三思慎重,王莽曾做王田私属,最后不就导致国家崩坏。有此恶例在前,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啊。” 一下就有好几名公卿反对。 刘备在此时忽然冷笑道:“尔等是怕自己家族再也不能合理侵占田地了吧。”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哑然,不敢说话。 要知道,这里面的三公九卿们除了卫尉上将军孙坚祖上几代平民,挂着一个孙武后裔的名头以外,其余几乎全都是世家豪族出身。 如太尉杨彪,汉末两大最顶级世家之一的弘农杨氏,与袁家并列为四世三公。 司徒赵温,也是顶尖世家,为成都赵氏。祖上出过太尉、太傅、司空、司徒、卫尉,连他的亲哥哥赵谦也当过司徒。 还有司空种拂,出身于洛阳种氏,祖上是西周卿士仲山甫。祖父当过定陶县令,有家产三千万,父亲种暠乃是大汉司徒,名门望族之后。 其他如太常士孙瑞,祖上虽然没有什么高官,可家中资产数亿。 他的叔叔士孙奋就因为生性吝啬,不肯借钱给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被梁冀弄死,查抄家产一亿七千万钱。 另外还有光禄勋司马防,河内司马家,司马卬之后。太仆韦端,京兆韦氏,祖上有西汉韦贤,五世名儒,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司农王邑,汲郡王氏,师从康帝时期太尉刘宽。 其他宗正刘艾,琅琊王宗室。大鸿胪徐璆,广陵徐氏,他爹是大汉度辽将军。廷尉张义,清河张氏。荀攸和荀彧更不用多说,颍川荀氏。 就连看上去没有什么深厚背景的贾诩,人家都是贾谊之后,父亲是轻骑将军,祖父是兖州刺史,曾祖父是武威太守,不能说是世家豪门,但也算是寒门之子,三代没有两千石而已。 可以说,满朝公卿,出身最差的都是寒门。 这些人不仅祖祖辈辈当高官,自己也是高官,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成为高官。 自此形成了庞大的门第网络,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初,一直到唐中期以后,这种世家大族才被慢慢打破。 而世家大族的权力来源和基本盘是什么? 除了代代高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家族当中拥有的土地! 拥有大片土地,他们才能攫取财富,掌握知识和话语权。 可以说,现在青州推广的义务教育以及泰山学宫对优秀学生的免费入学加奖学金还有纸质书籍的出现,正在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而土地收归国有,不准买卖,则从另外一方面斩断了世家大族的财富来源,这怎么能不让他们反对? 见台下众人被刘备一语而沉默,陈暮轻笑道:“诸位放心,土地收归国有只是一个形势,不准买卖和抵押也只是短期恢复生产的政策,过些年就会开放,不过我相信到时候即便开放土地买卖,也没有人会喜欢兼并土地了。” 听到只是短暂的政策,众人稍微安心了些。 又听到陈暮说以后没人会喜欢兼并土地,一时好奇,杨彪就问道:“为何?” “因为手工业和制造业必然代替传统农业成为新的产业。” 陈暮环视一圈道:“农业生产虽是国家基石,但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现在随着双季稻以及红薯玉米土豆流入,大汉原本的土地只能养得起五千万人口,现在可以养四五亿人口,农民数量会减少,工商业就会繁茂起来,农田要来何用?” 宋朝就是这样。 占城稻的出现让宋朝人口急剧增加,从事农业人口变少,手工业发达,使得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虽然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很严重,内部起义不断。但却不像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那样严重到掀翻王朝的地步。 所以只要生产力提升,土地兼并就没有任何意义。如后世我国只有一亿多真正的农业生产者,却能够养活十四亿人口,米价十分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