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集资百万 (第1/1页)
姓崔的男子道,“几位觉得如何,咱们要不要……” 姓崔的男人比了个加价码的手势。 其他几人眉头微蹙。 若是加,必然要高于五万五。 可对方会不会在加,不得而知。 这样加来加去,将永无止境。 这一刻,几人终于认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们被眼前这个,软硬兼施的小丫头拿捏住了。 “宋农女!” 一人拱手开口道,“我们虽是商户,小有薄底。” “可是赚钱也不容易,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要是这么来回加价,恐怕我们就是有多少银子,都不够填补。” “所以,还请宋农女撂个实底。” “既然几位话都这么说了……” 宋青苑点了点头。 “那好,我也不需要你们再加价,出六万两,七万两,只需要五万五千两。” “另外……” 宋青苑伸出一根手指,“每人捐赠一座国学馆。” “国学馆?” 几人眼中闪过疑惑。 国学馆一事还未传开,他们尚不知晓。 于是道,“还请宋农女解惑。” “事情是这样的……” 宋青苑简而言之的,把国子监筹备盖国学馆一事,与众人说了一遍。 同时道,“等慈善拍卖会拍卖完毕,慈善基金会将正式捐资国学馆。” 好吗! 几人恍然大悟。 他们还在诧异,国子监怎么这么大方,竟然拿出十个名额,与慈善基金会。 原来竟是打着这个主意…… 可这时,几人眉头又不自觉的拧了起来。 “宋农女,按你方才所言,国学馆建成,所需要的书籍无数。” “我们实在是……” 古代书贵,又有很多文人墨客敝扫自珍,家中藏书,不愿拿出与人分享。 他们就是收罗书籍,要花费不少时间。 这样一来,就是费人费力费银子,出力,但未必……讨的了好! “无能为力呀!” 几人同时开口道。 只见宋青苑摇了摇头,“书籍一事,众位毋须担心,自由国子监负责。” “几位只要按照国子监的要求,把国学馆盖起来即可。” “另外……” 宋青苑淡淡一笑,笑的意味深长。 “各位可各选一座府城建盖国学馆,待国学馆盖好后,必署上捐赠者的名字。” “如此一来……只要国学馆不倒,捐赠者必然流芳百世。” “这……” 几人苦笑。 这位宋农女,为他们花了一张好大的饼。 可是这饼……他们想吃! 他们如今的家财万贯,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 若是在能流芳百世,争得名声,那当真是人生无憾。 “好!” 姓崔的男人一拍桌子,率先道,“便依宋农女所言,这座国学馆,我们捐了!” “对!捐了!” 几人一起响应,此事便就此拍定。 “宋青苑在此谢过……” 宋青苑淡淡一笑,手背过去,比了个“耶”! 三天后。 慈善拍卖会正式结束,共筹得善款十八万八千七百六十四两。 再加上基金会会员捐赠,以及还未到账的,宋青苑的十八万多两,和杨家后来追加的三万两。 总计多达百万两。 普渡寺内。 普惠大师看着桌子上,摆放着的银票,两眼放光。 轻轻一叹,“阿!弥!陀!佛!”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可着相于此。” 普惠大师说着,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闻言,宋青苑默默翻了个白眼。 嘴上道,“大师所言极是!” “只是人在红尘中,要吃喝以解饥饿,要穿衣以遮体,要屋舍以遮风挡雨。” “这一切的一切,皆离不开银子。” “所以,银子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 宋青苑伸手,指着桌上的银票。 “正如同此时此刻,若没有这些俗物,单凭一己之力,我们又怎么可能,帮助到那么多的百姓。” 听罢,普惠大师点头,“宋农女所言极是!” “既入凡尘,便要食五谷杂粮。” “如尘世中历练,却不追己身,才是我佛真意。” “阿!弥!陀!佛!” “宋农女!” 普惠大师看向宋青苑询问道,“依你所见,这笔银子该如何处置?” “首先拿出一部分银钱,支持国子监,建盖国学馆。” 宋青苑说着,拿出整理好的账本。 对于普惠大师所提出的问题,她早已在账本内,做了详细的预算。 “我的计划是,先捐盖二百座国学馆。” 宋青苑说着,抬头,“地基由国子监跟朝廷交涉。” “由各地的官府出面,批地基,建盖的银子咱们出。” “我的预算价格是,每座国学馆一千两,二百座国学馆就是二十万两。” 宋青苑说着,看向普惠大师。 她定的这个价格,并不算低。 要知道,宋家盖房时,也不过花费二百两。 以一千两的预算来看,建盖的国学馆占地可以大些,用料可以好些。 这银子中也包括了桌椅板凳等,所有杂物的所需。 “怕是不够……远远不够……” 普惠大师还未说话,沈碧青就在一旁摇头。 深深的看了一眼宋青苑道,“若是由咱们自己人,亲自监督建盖,不需要一千两。” “只需八百两,便可盖一座规模大,材料精细的国学馆。” “可是……” 沈碧青低低一叹,“咱们人手不足。” “建盖二百处,哪怕每处只安排一人,还需要二百人。” “这二百人中,每人都需负责招工,监工,买料,施工等一系列活计。” “苑儿……” 沈碧青摇头,脸上的表情在告诉宋青苑,此想法不实际。 “若是不用自己人,别说一千两,恐怕就是三千两,也未必盖的下来。” 大郎,三郎在一旁跟着叹气。 在场的众人中不光是他们,就连普惠大师也明白。 他们拿出的银钱,真正能用于建盖国学馆上的……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