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八章 榆关走廊(2) (第2/2页)
……” “不能!”洪福源丝毫不给脸色。 一个在边上肃立的亲兵,忍不住“扑哧”地轻声而笑,随之又尴尬地看了眼承仁。 承仁抬腿对着他便是一踹,亲兵闪身一躲,却便承仁扯过胳膊,绕在自己胸前,臀部一顶,背摔而落。 亲兵张牙舞爪地在半空中呀呀叫着,晃了半个圈子,“膨”的一声,砸落于地。龇牙咧嘴地爬起后,却不敢跟承仁发怒,而是忧怨地看着洪福源。 “你个笨骡!”洪福源不耐烦地扫了扫胳膊,亲兵灰溜溜而去。 承仁对着洪福源拱手而礼,“洪旅长……” 洪福源突然照着桌子一捶,身子蹦得老高。 “我说,你他娘的是不是在消遣老子? 你好好的国主侍卫长不干,跑老子底下当个连长?不待见老子,没问题啊,把老子赶走,我不当这个旅长了,行不行? 想坑我? 何必搞这么麻烦? 我跟你结过仇吗?我得罪过你吗? 老子出生入死,拼杀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不放过老子?” 权承仁目瞪口呆地看着怒气勃张的洪福源,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怎么,没话说了?想砍我了?来啊!”洪福源一根粗大手指,已经直戳至承仁的鼻尖。 “不是,我说,老大……” “你才是我老大!你全家都是我老大!” “旅长……”承仁双脚往后微微一错。 “老子不当这个旅长了,给你当,现在开始,你是我旅长!” “你有完没完!”权承仁终于忍不住大吼一声,“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被他一吼,洪福源反而舒出了一口气,“老大,您请说!” “我……”承仁一时之间,突然忘了自己要过来说什么。 “你想回国主的侍卫队了?太好了,啥什么时候走?”洪福源搓着双手,一脸期待。 “你想什么呢?”承仁总算有些明白了,洪福源到底是什么心思。 洪福源又出现了暴走的迹象,“我说,你们这些大老爷,到底在图什么?好好的侍卫长不呆,跑来恶心我?还是监督我?你知不知道,你一来,平白就让我损失了一个连的战力!你以为这些人是你的兵?他们是保护你的!你要出什么事,他们都得去陪葬,我也得去上吊啊你明不明白!” 承仁侧过脸,躲开洪福源喷出的沫沫,轻声说道:“咱们军中,还没配置冰弩,我给你要一些来?” 洪福源半哈着嘴,仰着头,舌头如同被一根隐藏的丝线拴住吊在半空,喉咙里发出咕噜噜的闷响。 冰弩,大权国如今最先进的弩箭。只要有射击经验的人,半天便可熟练掌控。 只是产量极低,一年不过两三千把,每一支部队为抢这装备都快打起来了。 现在刚刚完成对踏白军的装备,第二批是给渤海海军。真要轮到自己这一师这一旅,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洪旅长……” 洪福源总算合上了嘴,一把揽住权承仁,“大爷,权大爷,你来当旅长好不好,我给你当副官?” 权承仁叹了口气,说道:“洪旅长,我来军中历练,没别的意思,你想太多了!” “我不是来监督你的,更不是来夺你权的,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安全当儿戏。我仅仅只是想在战场上凭着自己,获得一些战功。” “真的?” 承仁坚定地点了点头。 “要不,咱们这旅的后勤都交给你管?”洪福源眼光闪动,凭着权承仁与军方上层的关系,让他管理后勤,即可以保证他的安全,又可以给自己这个旅要到足够多的好处。 承仁恨不得一巴掌拍扁这头黑驴,“到底要不要冰弩,不要我走了!” 洪福源定定地看了承仁两眼,此时他终于相信这厮不是军部派过来,准备找借口替换自己旅长一职的。 “说说你的计划吧。” 谈话,终于进入了正常模式。 承仁此时胸有成竹,将自己的作战计划和盘托出。虽然他自信这个计划没有任何问题,但要实施,自然离不开洪福源的全力支持。 洪福源闭目沉思。 此战,对他来说,不是场很难打的战。对方拥有人数的优势,自己却拥有地利。守锦州城,自然不成问题,若想进一步,就得以奇兵制胜。 “这样吧,你去要冰弩,包括其他的装备,有多少要多少。能装备多少人,这些人我都交给你管!你能拿到三百人装备,我就给你一个营的兵力。拿到一千人装备,我就给你一个团!” 承仁不由心动,“这样,合适吗?” “合不合适,我来处理。能不能建功杀敌,你自己看着办!” 承仁舔了舔嘴唇,这主意不错! 手下人更多一些,装备更精良,军功自然也可以拿得更多一些。 虽然承仁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些,可是作为国主的侍卫长,战场上的成绩太难看了,打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脸。 冰弩的确很紧俏,但是好在承仁也没指望一次拿太多。 让辰冰找郭守敬,通过李毅中拿了一点;自己跑去找辛邦杰,要了一些;又跟梁申哭诉一番,再从王铠与丁武的牙缝里抠下不少。 终于凑来六百把冰弩。 还有许多上等的盔甲、皮靴,最新式的弹弓以及无数的陶弹。 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办事。 军长缪风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承仁所有要来的装备,从军到师,一件未扣,全部下拨到洪福源手中。 洪福源果然又给他抽调了五百士卒,全部交给权承仁,成立了“独立连”。同时还为其另外配备了四百辅兵。 于是,原来只有一百个手下的权承仁转眼之间,便成为了一个实际的千夫长。 承仁,终于找到了大战的感觉。 领兵出去几趟,熟悉锦州之外的战场,承仁对洪福源的印象有了绝大的改观。 这半老头子,虽然一开始没能抓住机会支持虚弱中的东真军,以至后来不得不以近乎屈辱的方式投附。而且为人生性多疑,又无法轻易取信于人,使他在南京府混得并不如意。 但是,不得不说,他对于战场的掌控,还是有他的一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