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二章:登基大典(下) (第1/2页)
护旗队迈着整齐的正步,缓缓走向旗杆。 当他们来到旗杆时,后面的队伍就分开,处在旗杆的周围。 前面那三个士兵走到旗杆的下方,正中间的那个士兵将国旗绑在了旗杆上面的绳子上。 这时候,处在宫门前方的乐队奏起了国歌。 在雄壮威严的国歌声中,国旗逐渐上升,当国歌的声音结束的时候,国旗升到了旗杆的顶端。 当升旗仪式结束的时候,护旗队的队员退了下去。 这个时候,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最先出场的是一支大约一百人的方阵,方阵的最前面有三个士兵,这三个士兵手持红旗。 后面的士兵手持56冲,当他们走到宫门的正中间时,齐步走陡然换成了正步走。 他们穿着新式军装的礼服,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从前面走过。 一百人的脚步声集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人发出的一样。 这支队伍下去之后,接下来就是穿着新式军服作战服的士兵,他们手持56冲,和刚才的队伍一样,雄壮有力的从广场上走过。 再后面就是穿着传统作战服的队伍。 当步兵走完之后,接下来就是骑兵。 骑兵有穿新式军服的,也有穿传统军服的。 虽然服装不一样,但都是一等一的精锐。 马蹄声在广场上回荡着,从广场上经过。 骑兵后面就是炮兵,120毫米加农榴弹炮在好几匹战马的拉动下,从广场上经过。 火炮反射着金属的光泽,虽然体积没有这个时代的火炮大,但是它给人造成的压迫感却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 120毫米加农榴弹炮后面乃是107火箭炮发射架,这些火炮在战马的拖动下,从广场上走过, 再往后就是120迫击炮以及扛着40火的炮手。 所有参与阅兵的士兵们在经过广场时,都看向赵文,发出“陛下万岁的欢呼声!” 当阅兵仪式结束之后,广场周围观礼的百姓们已经惊骇的合不拢嘴。 他们知道赵文的实力强大,也知道赵文不费除灰之力就能将整个天下拿下。 可是,他们从来没有直观的感受过赵文的实力,今天的阅兵仪式让他们大开眼界。 尤其是士兵们走的正步,每一脚,更是踩在了他们的心口上,让他们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阅兵仪式结束之后,就是宴席了。 皇宫的规格是按照京城皇宫的规格来建造的,名字也和京城皇宫的名字相同,所以,宴席就被赵文放在了内廷的乾清宫。 赵文端坐在乾清宫的大殿中央,李小颖穿着皇后服装坐在他的旁边。 虽然还没有举行册封皇后的大典,但是李小颖是赵文的正妻,这个时候穿皇后的服装也没有什么。 在大殿的两侧,分别布置了两排桌椅,宴席是分餐制,所以就比较占地方,宴席的桌子一直漫延到大殿外面的小广场上。 小广场上的宴席不是分餐制,毕竟外面的地方也不大。 赵文端起面前桌子上的酒杯,冲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道:“诸位,共饮此杯!” “多谢陛下!” 大殿里面的百官急忙端起酒杯,随后一饮而尽。 李小颖因为怀有身孕,所以不能喝酒,只能以茶水代替。 如今赵文已经登基称帝了,按照规矩就要改称为朕。 赵文放下手中的酒杯,笑道:“今日乃是开国建元大典,诸位要畅饮一番。” “是啊,如今陛下登基,建国改元,是要好好畅饮一番。 而且新年之后就要改元启元了,也没有几个月了。”刘文众端着酒杯,笑呵呵的说道。 赵文虽然登基为帝了,但是年号还是沿用着崇祯的年号。 毕竟更改年号一般都是在新年时,至于年中更改年号的,非常少见。 “是啊,新年号更改之后,就代表着大明已经成为过去了。”卢象升坐在刘文众的身后,一脸高兴的说道。 大殿中所有的人都举着酒杯,说着吉祥话。 赵文也乐的高兴,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酒。 当宴席结束之后,天已经黑了,赵文也回到了寝宫。 如今侍立在皇宫中的下人们也早都被换成了太监。 当然了,李小三依旧带着亲卫,侍立在皇宫中,保护着赵文。 赵文回到寝宫之后,并没有困意和醉意,虽然他喝了不少酒,可是,自从他穿越之后,酒量就与日俱增,已经达到了千杯不醉的程度。 赵文躺在寝宫的床上,死活睡不着。 片刻之后,他穿上衣服,走出了寝宫的房门。 侍立在房门外面的太监看到走出来的赵文,急忙跪下行礼。 这些太监基本上都是从大明的王爷那里来的,而且能被选到这里来的,自然是经过考验的。 其实,在这些太监看来,不管给谁当差都是当差,给大明王爷当差是当差,给赵文当差也是当差,更何况赵文现在已经是皇帝了,比那些王爷的等级高上了不少。 赵文道:“你们起来吧!” 赵文说罢,便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门口的太监们也急忙跟在了赵文的身后。 皇宫在建造时,赵文看过皇宫的布局图,所以也知道御书房在哪里。 赵文来到御书房后,坐在御书房中。 跟在赵文身后的太监急忙将御书房中的蜡烛点亮,为赵文照明。 如今宣镇的发电厂还没有彻底完工,所以皇宫目前就只能用蜡烛照明。 赵文坐在书桌旁,让人取来宣纸笔墨。 赵文将宣纸平铺在桌子上,右手提着毛笔。 “如今已经建国登基,也要封赏百官。这些人之所以跟着自己,可不是因为我的人格魅力,所以说,该封赏就要封赏。”赵文揣摩了一番,随后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宋虎,赵大牛,李小三,刘五,王七,刘文众这些人跟随我的时间最长,就封为国公吧。 宋虎就封为英国公,赵大牛封为宋国公,李小三封为韩国公,刘五封为成国公,王七封为卫国公,至于刘文众,就封为吴国公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