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清明 十六 (第2/2页)
果一转眼的工夫他就消失不见了,吓得我赶紧跑回去找我娘了。我还跟他说爹爹一定是妖精……后来,爹爹就告诉我说,家里有很重要的东西,很危险,不要随意走动。” “你父亲也喜欢机关术吗?” 周小月轻轻摇头:“那倒没有,父亲只醉心于建筑一道,对宫殿寺庙和高塔一类的建筑很有研究,你一定听说过慈云寺的千佛塔吧,那就是父亲年轻时的杰作,不过他对机关并不在行,否则,督造景陵的时候他也不至于愁白了头发。” “那后来呢?”唐若曦说话时,抚在膝上的双手攥得死死地,就连指节也已经开始泛白。 周小月并未察觉唐若曦神态上的变化,继续道:“后来听说他请了朋友帮忙。” “朋友?我也喜欢机关术,能不能把你父亲的这位朋友介绍给我啊?” 周小月皱眉思量了片刻,却摇了摇头:“父亲回京后就再没说起过景陵的事儿,谁要是问起,他就说事涉朝廷机密,那位朋友他也再没提起过。对了,我还记得那年家里忽然来了好多陌生人,父亲就是从那时开始变得特别孤僻!” 唐若曦闻言默然半晌,他忽然有了一个猜测:那个在周小月家后园里孤独吹笛的人,会不会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父亲? “你刚才说你父亲已经很久没吹过笛子了?有多久了?” 周小月被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儿懵,一时没回过味来,便随口答道:“应该有三四年了吧。” 唐若曦轻轻点了点头,起身看向正在忙碌的人群,晶亮的眼中忽的滑下两行泪水。 ———————————————————— 京城明义坊。 方怡白的马车在三街巷的一处宅邸后门前稳稳停住。 车才停稳,院门便开了一条缝,一个小厮探头向外看了看,待看清马车之后,便紧走两步拉开了院门,牵着马缰将马车领进了后院。马车才进院子,院门便又重新关好。 乌黑油亮的院门上反射着月光,门上的熟铜门环还在微微晃动。直到此时,才有几个黑衣劲装的夜行人从暗中各处现出身形。低声交谈了几句之后,又各自散开,隐入nongnong的夜色中。 方怡白被小厮领着来到内厅,北堂春水正在里面看书。他一身白绸常服,乌黑油亮的长发十分随意的在脑后扎了个马尾。听见方怡白进来,正要招呼,却见他的衣服下摆上满是血污,便是一惊。 “想不到你这么敬业,不过吃顿饭的工夫,你又去做买卖了?” 方怡白很自然的坐在北堂春水的下首,北堂春水给他倒了杯茶,他也不客气,端起茶碗先灌了一口:“别提了,刚才差点儿让人乱箭射死。” 闻言,北堂春水连忙追问道:“怎么,遇到仇家了?” 方怡白摇了摇头:“我哪有什么仇家,不过是倒霉罢了。诶,你怎么也不问问我受没受伤啊。” 北堂春水哑然一笑,抬手理了理鬓角散落的头发,口中啧了一声:“哎呀,怪我怪我,是该问问的。你这次杀了几个啊?” 方怡白冲北堂春水翻了个白眼:“哼,你就是对我有偏见。告诉你啊,这次我可一个都没啥杀……额……”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周家后园曾经丢了几只羽箭回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射死人,略顿了顿后,又轻声说道:“嗯……或许有一两个?” 北堂春水叹了口气:“京城不比江湖,这里到处都是密探,你要行事便要务必小心,否则,江湖虽大,只怕也难有你的藏身之地啊。” 方怡白放下茶杯,大袖一挥道:“我知道啊,所以我才来找你嘛,我这算不算大隐隐于市?” 北堂春水苦笑着摇了摇头:“还是说正经的吧,比到底惹到什么人了?” 方怡白见他神色肃然,便把遇到梁书,又跟他去周府废墟探查的经过说了一遍,只把发现密道这个细节略过不谈。 “我跟梁书正要离开废墟的时候,突然有人朝我们放毒箭,我没什么事儿,不过梁书腿上中了一箭,已经被我送回家了。” 北堂春水的眉毛轻挑:“毒箭?你还记得那毒箭的样式吗?” “当然记得,那些羽箭很特别,三棱的箭簇乌木的箭杆,就连尾羽都是黑的。分量很重,我拣了几支丢了回去,应该是射中了两三个人。” 闻言,北堂春水的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细缝:“乌锥箭?不可能啊!” 方怡白没想到北堂春水竟能叫出那羽箭的名字,便问道:“你说的是暗卫用的乌锥箭?” “不错,铁胎弓乌锥箭,这是暗卫追杀时的标配。不过,暗卫为什么会对梁书和你下手呢?这可太奇怪了!” 方怡白轻哼一声:“这有什么奇怪的。白天的时候就有暗卫要在街上暗杀梁书,要不是被我遇上了,只怕那家伙这会儿早都进棺材了。” 方怡白的话还没说完,北堂春水便已霍然起身:“怎么可能!” 方怡白耸了耸肩,又给自己倒了杯茶,揶揄道:“怎么啦?是不是觉得京师重地不该发生这样的事儿?” 北堂春水忽的一抖袍袖,断然道:“自本朝立国以来,暗卫便归皇家直属。眼下能调动暗卫的只有陛下一人啊!” “难道皇帝老儿要对梁家下手了?” 北堂春水在屋里踱了几步,几次欲言又止,终于又回到椅子上坐好,缓缓说道:“陛下不可能下这样的旨意。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那这件事儿就麻烦了……” 方怡白见他神色不善,便也正色道:“难道有人冒充暗卫吗?可是乌锥箭和碧落黄泉都是我亲眼所见,那些刺客的素质,还有自杀时的决绝都不是寻常刺客可比,难道这些东西也能伪造?” 北堂春水沉吟半晌,忽然说了一句方怡白听不懂的话:“或许那些传言都是真的。” 方怡白的性格率直,最讨厌别人说话不清不楚,正要往下追问,北堂春水便继续说道:“承天之变时,有一支暗卫自愿为仁宗殉葬,可后来便有传言,说那支暗卫并没有葬入裕陵,而是转投到仁宗赵恒的私生子那里。” 北堂春水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他的目光直视着方怡白,语气激动的说:“小方你还不明白吗,如果一切真如你所说,只怕那一支暗卫已经混进京城了!” “你是担心他们会大肆暗杀,然后嫁祸给皇帝吗?” “甘露二十八年,先帝赵桓崩于福宁殿。仁宗没有留下子嗣,依照祖制,应当由仁宗的弟弟齐王赵棕继位。可齐王赵棕不学无术贪酒好色,在宗室中口碑极差,当时掌管大内禁军的肃王赵铮,便在宣德门内抓捕了齐王赵棕,并最终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承天。代宗赵铮刚毅果决,北遣大将军秦冉出击北境,南派使者招降西南蛮夷,守边疆扩版图开商道,终成一代明君,他软禁齐王赵棕的事件也被后人称为承天之变。” 北堂春水的长篇大论没完没了,方怡白听得头大,便问道:“罗里吧嗦的说这么多,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北堂春水收回视线看向方怡白,狭长的眸子里满是担忧:“如果仁宗赵桓真的还有子嗣在世,而且还有一支暗卫效忠于他,那这京城只怕是要变天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