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上) (第2/2页)
。 可谓是彻底混出了头。 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成于兄弟,败于兄弟的王琳,马上就栽了个大跟头。 平日里,王琳果敢强劲超越常人,又能折节下士,所得到的赏赐不据为己有,全都赏赐给手下。 他起家的一大帮兄弟都是江淮一带的盗匪,流民,渔民,或者搞漕运在水上为生的,异常悍勇讲义气,每战必先,锐不可当。 王琳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 这时候,王琳军队里的劣势开始爆发了。 这些穷怕了的盗匪,你跟他们讲什么仁义道德,约束军纪是没用的。打仗往前冲,战利品没你份,这样的队伍会散的。 建康城没有城墙,王琳手下那些人打败侯景,进入建康后,撒欢的疯狂抢劫。 王琳作为带头大哥,总不能说不让兄弟们捞一笔吧?于是便睁只眼闭只眼。 但他手下那些人实在是太过分,居然连居民身上的衣服都要扒走,这就很过分了,毕竟侯景也没做到这一步吧?你是所谓的“义军”,难道连侯景都不如? 上司王僧辩无法禁止,怕王琳作乱,于是打小报告到萧绎那里,请求诛杀王琳。 王琳是你的侍卫长出身,你自己清理门户吧! 于是萧绎招王琳回来江陵问罪。 王琳是忠臣,但却不是愚忠。他也疑心招祸,于是令他的长史陆纳带领他的军队到湘州,而自己则是独自到江陵觐见萧绎谢罪,并说明情况。 从这点看,王琳做人很有原则,不当逆臣,但是也不会随便把脑袋交出去,哪怕是给主公。 临行前,王琳对陆纳等人说:“我要是回不来,你们怎么办?” 众人都回答说:“愿与您同死。” 众人挥泪而别。 到了江陵后,萧绎把他交给有关官员问罪,并杀了王琳的副将殷晏,而且派廷尉卿黄罗汉、太府卿张载到王琳军中宣布处置王琳的诏令。 陆纳等人和兵士们对使者大哭,不肯接受诏令,然后扣押黄罗汉并当着这位太监的面,当场虐杀被荆州人痛恨的张载。 至于怎么虐杀的,此处在史书里居然有详细描写,十分重口。 然后陆纳等人带着王琳麾下的军队,直接造反了! 反就反,也不是什么大事,但陆纳等人为什么要当着太监的面虐杀张载呢? 其实这一套非常有黑涩会气息,而非军队做派。他们就是杀给萧绎看的。 你不放王琳,我们能虐杀张载,就敢把你也搞了! 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中是绝对不多见的。 萧绎听到太监回报,十分震怒!王琳手下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只认王琳一人,这如何使得? 于是他派手下头号马仔王僧辩去讨伐陆纳,陆纳等人不敌,只得败逃长沙,紧闭城门当起了乌龟。一时间王僧辩也奈何不得。 当时湘州没有完全平定,萧绎的死对头武陵王萧纪军势颇盛,江陵上下惶恐不安,人人都另有打算。在这种情况下,斩首自己府里出来的“嫡系”王琳是不是合算,萧绎也有些犹豫。 王琳当时没有孤身去江陵,暗示手下人“伺机而动”,果然是起了几分作用。不然他此刻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再加上陆纳上书申述王琳无罪,说洗劫建康根本不是王琳下令的,请求将其官复原职。 他自己愿意贬为奴婢,解除一切军职。 在这种形势下,萧绎把王琳用铁链锁起来押送到王僧辩军中,让王琳去劝说陆纳归顺。 当时陆纳正跟王僧辩在长沙城激战,见到王琳被押到,王僧辩把王琳送到楼车顶上让陆纳看。 震惊史书,旷古烁今的一幕出现了。 陆纳等人在长沙的城头见到王琳,都直接扔下兵器下拜,全军痛哭,大喊道说:“请求放王郎入城我们就出城投降。” 王僧辩半信半疑,最后拒绝了陆纳,又把王琳送回江陵。 当时镇守峡口的陆法和不断向萧绎求救,萧绎想调用王僧辩的军队去救援,又怕陆纳所部搞什么幺蛾子,便再次将王琳遣回,允许他到陆纳占据的城中去劝降。 王僧辩便把王琳放进城内,陆纳等人痛哭流涕,便直接投降了。 湘州平定后,朝廷恢复了王琳的官职,命其率军支援峡口,以抵御武陵王萧纪。不久后,萧纪兵败被杀,王琳获授衡州刺史。 一个人的江湖地位可以到王琳这样的程度,他的部下将其视为带头大哥,一条心生死不弃,也算是南北朝这个乱世的一桩奇闻了。 你以为王琳的故事结束了么? 其实他的传说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