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柯林身上的异常 (第1/2页)
莱昂,前拿勒驻军的一位上等兵,在八年前随着所属旅团一起撤回到同盟。 与其说那是撤军,不如说是解散。失去了西拿勒的尤斯图斯家族,已经无力再供养这支多余的军队。 有的人拖家带口过来,与难民无异。这里明明是先祖的故乡,但大多数人举目无亲。 即使想回到广袤的乡野,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土地。 同僚们曾为同盟付出巨大的牺牲,至少莱昂仍坚信那是有意义的牺牲。但当局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补贴。 又因为在近几年涌入了太多难民,这座城市早已不堪重负。 在劳动市场上,相比那些廉价的难民,作为安赫人的他们毫无竞争力。 移民不仅仅在薪水上廉价,也在生命上廉价。工厂主敢在毫无保护措施的况下让新移民在极危险的场所中工作,但谁敢这样使用同盟公民? 多亏公国那些悲天悯人的政客,有些部门很快就会来找这种工厂主的麻烦。 讽刺的是,正是这些关怀,使得莱昂和他的同僚们一步一步沦落到需要和虫人奴工去竞争的地步。因为只有旧镇低洼地的码头区和虫人市集,才是真正的三不管地带。 除了战争之外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人的体或精神上还留有残疾。加上“不便的份”,以及普通民众对败仗之军的歧视。虽然他们一直很骄傲,却在事实上处于这座城市最底层。 也许只比夜民和虫人奴工好上那么一点。 所以如果没有像海因里希中尉这样的人,大多数人早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有的人开始离开同盟,前往动的异国当雇佣军。但更多的人碍于家庭,被牢牢地束缚在这片土地上。 幸好今年上半年,公国各地的虫人奴工开始出现大面积病死。 这在低洼地的码头区造成了一定的劳力空缺,于是一部分四肢健全的同僚又能找到一点糊口的营生,勉强度。 但是因为酒令的颁布,那些荒废种植园里的奴工又开始被贩运到城市里,在它们的竞争挤压下,这些军人已经彻底过不下去了。 就是在这时候,莱昂收到了来自海因里希中尉的来信。 根据信中说,中尉已经被城郊外的伐木场辞退,失去了原本的工作,也没有拿到任何赔偿,再也无法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向同僚们提供救助。 这让莱纳感到绝望,他从来没有收过那些救助汇款。但中尉的遭遇却让他觉得,某些一直支撑着自己的东西忽然崩塌了。 “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了。” 在信中,中尉用激进的笔触写道: “当局从来不管我们的死活,我们必须自己寻找出路。我们很卑微,但绝非无能之辈……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城市,一场我们陌生的战争!” …… …… 十月初,这是莱昂第三次与海因里希中尉见面。 两人同样隶属于已经烟消云散的拿勒集团军,但在来到施塔德之前,他们并不相识。 所以莱昂完全没有察觉到,“中尉”的真其实已经更换了两次。 “海因里希”依然带着漆成了暗红色的烧伤面具。 看到那吓人的面具,莱纳在感到同的同时,心里也有一些莫名的畅快。 可以想象那些习惯了和平年代的人,看到这面具时会露出怎样不适和厌恶的表。 每当想到这件事,莱纳就会觉得像是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他们一直压抑着愤怒,沉重的苦闷无处抒发。但中尉从来不一样,他把当局“补偿”的丑陋面具进一步漆成血的颜色,毫不掩盖地表达对这世事的嘲讽。 中尉将要发起一场战争。一场他们都等待已久的战争。 这里是城郊一处废旧的仓库,在中尉的后正用白色帆布盖着一大堆货箱。 联想到仓库入口被撕开的封条,此时莱纳已经想到了什么。 海因里希在有意筛选可靠的人,在前两次见面时,他向到场的所有人一一问话。问题各不相同,但中尉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嘶哑,据说他的声带也因为烧伤而失去了一部分功能。 在那几次碰面中露过脸的一些人消失了,同时又多出了一些陌生的面孔。莱纳留意着在场的十几个人,知道他们已经通过筛选,获得了中尉的信任。 有些体有残疾的人也被留下了,他们原本是最走投无路的人。也许这场战争不完全依赖武力,所以中尉也想让他们有一份营生。 所有人都来得很准时,过去的纪律被刻入了骨子里。这时中尉才结束了寒暄,开始说起召集的理由: “无论手段是什么,我们需要谋生。在场的每个人都还有家人需要养活。” 但我们已经被剥夺了份,和手中熟悉的武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