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火爆全球的《羡鱼文集》 (第2/2页)
羡鱼的诗词; 谷腋 楚狂的小说; 直接作家榜第一都有可能吧? 这又是否会对羡鱼在其他两个榜单上的排名有影响呢? 毕竟影响力也是榜单考量的因素之一。 就在这时。 金木突然打来电话:“银蓝书库那边希望可以重印羡鱼文集,老板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增删的内容?” 增删? 林渊愣了愣,旋即眼前一亮:“我给它增加点分量如何?刚好又存了些诗词文章。” 林渊记得羡鱼文集里诗词有三百多首。 既然现在羡鱼文集有了大火趋势,那重印版完全可以再玩点大的。 增加大量诗词! 毕竟庐山诗词大会那波,很多诗词是命题之下产生的作品。 而有些诗词,同样非常精彩,但因为不符合命题,所以林渊当时并未拿出。 现在直接出文集,自然不用考虑命题的事情。 直接有什么作品都塞进去就好了,这波要把地球最精华的诗词一网打尽! 外界当然不知道羡鱼的计划。 来日方长。 且不说掉马后如何如何。 就在全球读者突然大量购买羡鱼文集后,一时间洛阳纸贵。 各大书店纷纷迎来缺货潮! 银蓝书库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联系羡鱼。 联系上羡鱼,达成一些合作计划后,他们开始连夜工作,加班加点的“重印”这本老书! 另一边。 那些成功买到书的读者,已经被羡鱼文集里的那些诗词彻底俘虏! 各洲纷纷沦陷! “说来有些好笑,我作为一个秦洲人,竟然第一次完整的读完鱼爹的所有诗词作品,明明身边有很多人,从同辈到长辈都跟我推荐过这部作品,没想到错过了这么多年!” “同为秦人,几年前就被惊呆了。” “我是齐洲人,几年前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过羡鱼文集,被我爸逼着看的,那时候对羡鱼的诗词充满了莫名的抗拒,现在我读初中,再看这些诗词,感觉它们是那么吸引我。” “楚人,一个母亲,逼我儿子背过里面的一些作品。” “嗷呜,羡鱼的诗词才华,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掐指一算,楼上是燕洲老哥。” “其实羡鱼文集在我们韩洲销量不说很高,但起码是一直有人买,不过比起楚狂老贼的畅销书来说好像有点小众了。” “现在已经是大众了。” “赵洲人表示,羡鱼文集是赵人心中的第一神作,注定横压赵洲文坛一百年,我们赵洲很多文人到现在都抬不起头来,具体原因我就不多说了,毕竟不是啥好事儿。” “中洲人,已跪!” “难怪楚狂拼了这么多年也就第六,羡鱼那么多才华满到彻底溢出的作品也不过才第八呢!” “好家伙,真有你们说的这么牛?” “别欺负我没买到书啊喂!” “你不信?” “那我先给你念两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会当凌绝顶” “这个我知道,一览众山小嘛,原来是羡鱼的原诗?” “还有很多呢。” “继续继续,我抄在本子上!” 这是蓝星第一次出现大范围手动盗版的情况,很多买不到书的人,竟然通过那些买到书,或者本就有书的人“剧透”来了解羡鱼文集。 这现象奇葩到网友们哭笑不得。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竟然会完整背诵羡鱼文集里的所有作品! 是的。 全文背诵。 几百首诗词文章。 甚至包括羡鱼在庐山诗词大会上念出的那一篇师说! 用这些人的话来说就是,“羡鱼文集一直是我们的宝藏”。 早在全球人民还没有对羡鱼文集有足够认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迷恋羡鱼的诗词,迷恋的不要不要的了。 你可以说它以前不够火。 以前的销量也确实比不上那些畅销书。 但在很多人的心中,它不是火不火的问题。 它是经典,是人生必读,是错过都遗憾终身的作品! 而如今。 就连“不够火”都成了过去式。 随着银蓝书库重印完成,数以海量的全新羡鱼文集新鲜出炉! 乌拉! 各大书店疯狂进货! 无数顾客疯狂买单! 这场售书盛况甚至超越之前围城上市的时候!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羡鱼的图书市场号召力超越了楚狂,毕竟这是羡鱼第一次登上蓝星作家榜,情况着实比较特殊。 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只是在看到新出版的羡鱼文集之后,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 因为新版羡鱼文集,共有三本。 一本是上。 一本是中。 一本是下。 虽然单本比起老版羡鱼文集要略薄了一些,但三本合在一起,却比原版厚太多了。 这个和老版本不一样啊! 当时就有人对店员发出了询问。 店员微微一笑:“银蓝书库今天已经对外官宣了消息,新版羡鱼文集不仅仅售价提高,内容也比之前更多,因为其内增加了大量羡鱼老师这几年新创作的诗词文章。” 三百多首诗词文章还不够? 羡鱼竟然又加了一些作品量!? 不知道的还以为羡鱼被楚狂老贼附体了呢! 不过对于新版包含诗词文章变多,读者们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充满了兴奋! 这种事,多多益善啊! 倒是那些已经买了老版,认为自己不用买新版的人懵了。 老版不全啊! 那当然是不用说了。 有了老版的人也只能再次冲进书店,购买最新版本的上中下羡鱼文集。 这样一来。 羡鱼更多的经典诗词文章,面世了! ——————— ps:精彩的古典诗词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慢慢写是不可能写的完的,比如唐诗三百首,一首花一章去写都得三百章,更别说诗之外还有词和文章,也不仅仅是唐朝才有诗人,所以前中期的写作节奏这么慢悠悠的来没问题,后期这么玩显然不太现实,只能出作品集,属于比较讨巧的处理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