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二章 陈宫献计 (第1/2页)
袁绍举兵二十五万,大破吕布于虎牢关下,连连强攻。 正在此刻,远在北方筹谋已久的并州牧杨奉,终于开始亮出了獠牙。 诸侯与董卓缠斗之际,杨奉以大将徐晃引三万人马南下大阳,强攻渑池,实值渑池有西凉宿将徐荣麾下五万强军,徐晃数番大战,两军各有胜负,隔黄河遥遥对峙。 同一时刻,河西太守张燕,并上党太守张杨,出兵五万,直向北地杀去,安定太守樊惆大惊,急调凉州众郡五万人马,屯兵夏阳以阻张燕大军攻势。而复以书信急告长安张济求援。 至此,杨奉两军出击,基本上已经牵制住了董卓留守凉州,司隶的大半兵马。同时也吸引了董卓军大半视线,奈何汜水关,虎牢关诸侯连连强攻,抽身不得,如今唯有长安张济,冯翊牛辅合共五万人马可用调度…… 而此刻……一支更为强大的兵马悄然南下。 黄河最大支流是为渭水,东入注河,入华阴北有山,是为阳。阳山是古有名山,便是曾经有叔齐伯夷不食周谷,而活活饿死在这,又成了后代腐儒歌功颂德的忠贞典范。 忠义与社稷的对比,阳山实际上不过是两颗迂腐顽石的坟墓。 时隔千年,天下久经变换,往日的迂腐忠义,终究只能成全某些野心熊熊之辈,阳山所谓的德cao,徒让人耻笑而已。 便如现在,又有一支没有任何王命的军队,踏上了叔齐伯夷的葬身之处,目的,却是讨伐拥有皇帝的董卓。 渭水入黄河,在近代现代,渭水流域一带水土流失万分严重,是一条多沙多淤的河流,以至于水位抬高,数次生洪灾。尤其在汇入点上,更显澎湃凶恶。 好在三国时期,植被还未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既便如此,渭水的水势也依旧不见低缓。 正因为如此,借着邙山,阳山一带山脉,湍急的水汇口,恰又成了大军偷袭冯翊的绝佳入口。 兵为分正诡之道,奇正相辅才是王道。 徐晃三万兵马牵制徐荣于渑池,张燕,张杨五万兵马攻打北地皆是正途,唯有杨奉亲领七万,却是奇袭。 既然是以两路人马为烟雾,那杀手锏,自然就应该往他人不敢像之处而用。当然……必要时,那两处烟雾也可以致命的毒瘴。 卫宁布下的大略不可谓不毒,以董卓如今事态,雍凉,司隶最多可防之兵不过十万,徐荣便抽走五万,而东面处,汜水,虎牢一线,更有诸侯四十万大军相逼。 卫宁遥控十八路诸侯不停的展开拉锯,以山东诸侯的血rou慢慢蚕食董卓主力,可依旧还要在他背后捅上致命一击。 选择雍州,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弘农杨氏的根基在此。 作为雍州最大的士族,又是汉末两大巨头,只要杨奉大军能触摸到雍州境内,哪怕在长安城外兜上一圈,就足够引起雍州大规模士族的投诚。当然前提,是杨奉能够驱兵直入…… 当然,这样的后果势必将引起董卓军弃守洛阳,而强行回军守卫长安。 可一但,杨奉能够抢在董卓回军之前,夺取潼关,函谷两关,退一步说,甚至就算没有夺取一关,只要能控制长安,控制渭水以南,挡住董卓退路,卫宁便有足够的筹码说服诸侯尾随追击,董卓的覆灭,便是铁定的事实! 卫宁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主公!如今已过阳,明日,可抵蒲州,我军日行五十里,必可直趁夜渡河,冯翊距离河西对岸有一百二十里,其间有栗邑,临晋,万年三县!我军渡河处为两河交汇,水势滔滔,想必长安冯翊守将万万料不到我军从此处渡河!一战,必可成大功!” 阳山并不是一处孤山,相反,以邙山相连,连绵数百里的山地恰好可以成为七万大军绝佳的天然屏障。 军营之内,杨奉饶有兴趣的听着陈宫出言,他也等这一刻实在太久了,从当初的骑都尉,虎贲校尉,一直到河东太守,并州牧,短短六年,这个一直不曾被家族重视的旁支子弟,在地位飞攀升的同时,野心也在不可压抑的膨胀起来。 秦皇拥关中而俯瞰天下,高祖得关中而成王霸之业,他杨奉的要求不高,他只想亲自举兵攻入他们杨氏的祖地,让那些曾经藐视他的家族士人们,战栗在他的权势下。而他,当然可以成为下一任的杨氏家主!成为如同董卓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