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送他去死 (第1/2页)
当晚,张延龄单独去见了刘大夏。 回到驿馆时,张永和王守仁仍在等他,都想知道如今前路是否可行。 “很不好的消息,白羊口失陷,虎峪口如今危在旦夕……”张延龄把跟刘大夏会面所得知的最重要战报说出来。 张永听完面色大惊道:“爵爷,我们从宣府往大同镇去,走官道的话,这两处是必走的吧?那……那我们是不是要留守在宣府,等朝廷进一步的指示?” 宣府往大同,只有官道相对还太平一些。 不走官道,以如今大明边关局势的险恶,很多地方穷山恶水人烟罕至,很难带着这两千人马前去大同。 张延龄没好气道:“我的任务,是奉命前去大同,再往西克复偏头关的,让我留在宣府算怎么说?朝中那些文臣知道我在宣府停滞不前,还不定怎么编排我。” 张永苦着脸道:“就算如此,您也不能拿将士的命言笑,咱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王守仁皱眉打量着张永道:“张公公,陛下派建昌伯前来做宣大总制,为的是将鞑子赶出我大明境内,但凡有鞑子那就前去攻伐决战,为何要畏首畏尾?” 王守仁的话,让张永有些生气。 咱家是给建昌伯面子,才跟他有商有量,甚至语气上占下风。 你王守仁算什么东西? 我张永再怎么说也是皇后面前的红人,你王守仁就敢直接嘲讽我? 张延龄对于王守仁的冒险精神是非常赞许的,这其实跟历史上王守仁的作战思路很相似,那就是敢以人马上的劣势做孤军深入的交战,无论是其在平宁王之战的策略,又或是平定地方叛乱的作战方针,都秉承这个原则。 这也是张延龄找王守仁的原因。 王守仁带兵,从来不以保守为主战略,用兵以奇巧著称。 张延龄知道自己想在西北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敢于出战,像张永这样本身不太怕事的,现在已经在打退堂鼓。 这就很说明问题。 “军师的意见,非常符合我的想法,佛挡杀佛嘛,再说白羊口的城防关备本就年久失修,听说鞑靼也不过只来了一两千人马……” “一两千人马?建昌伯,您不要拿您手上的两千京营人马,跟鞑子的两千人马比,那是自不量力。” 张永虽然还没有实战带兵监军的经验,也知道张延龄带来的那些都是什么货色,想跟鞑靼人战场上血战,怕是还没等开战,人就跑没影了。 鞑靼人茹毛饮血的,在中原人看来就只能靠城墙的高深来阻挡,否则大明重修北关的万里长城作何?还不就是想靠天险和城塞来阻挡狄夷? 张延龄板起脸道:“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自不量力?我张某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带兵的人才,要不张公公你留在宣府,我带兵继续往大同走……若是我死在半路上,麻烦你回去跟陛下带个话,我也算是为大明尽忠了。” 张永在苦笑。 我是监军,你让我留下,你这个主帅去跟鞑靼人血拼。 你要真死了,我回了京师皇帝不宰了我? “准备一下,明天继续西进,对于白羊口失陷的消息,任何人不得外泄,否则以违抗军令论处。” 张延龄的意思,是不打算告诉下面京营将士具体是什么情况,防止这群人听了畏首畏尾,甚至有当逃兵的。 张永看了看王守仁,这话分明是对他说的,在他看来王守仁跟张延龄穿一条裤子的,王守仁会把此战报告知军中的那些将领? 开玩笑。 “行行行,死就死在一起,咱家是没见过像建昌伯您这么执拗的,遇到事不避,您还是外戚吗?” 张永本来觉得这是苦差事,但并不觉得自己小命有太大危险,毕竟他知道张延龄是外戚,来西北也是为混军功的,遇到事肯定会躲着,怎会哪有危险往哪去? 结果现在…… 张永肠子都快悔青了。 …… …… 京师。 清晨,朝堂之外。 白羊口失陷的消息,也传到了众大臣耳中。 兵部尚书马文升亲自去跟徐溥说这件事。 大概的意思,是问询,是否要提请朱祐樘,让建昌伯暂时把治所挪到宣府,在宣府调兵遣将去收复白羊口。 徐溥上来就只说了一句:“他的差事,是要收复偏头关,重修关城。” 他是没把话直说,但周围几个朝中的元老,还是能听明白,这意思是不打算阻止张延龄西进。 哪有危险,让张延龄往哪走…… 这跟让张延龄去送死,有何区别? 有了徐溥的话,在场的人也都没说什么。 朝议开始。 果然上来所议的也是白羊口失陷的事。 “诸位卿家,朕没记错的话,从宣府往大同的官道,距离白羊口就不远,此时虎峪口尚且有鞑靼兵马,若此时建昌伯尚未到大同,岂不是会在半途中遇到鞑靼人?” 朱祐樘比谁都关心张延龄的安危。 那是朕的小舅子,是朕让他去的,你们可以不管他的死活,朕不能。 马文升道:“以之前所收到的消息,建昌伯一行,似在一日之前刚到宣府,若按照眼下的行程,或在一两日内抵达白羊口……” 马文升话音落。 在场大臣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基本都在幸灾乐祸。 让这小子得瑟。 主战? 这下撞鞑靼人的马蹄了吧? 马文升似是想到什么,继续道:“但如今尚未有建昌伯从宣府出发继续西行的消息。” 呼! 在场的人瞬间又有意见。 好不容易有机会让这小子去死,这小子不会是也得知了消息,不敢走了吧? 朱祐樘急道:“那应该赶紧派人去宣府通知他,让他不要继续往西行,免得陷入鞑靼人的重围。” 刘璋道:“陛下,其实不用您去说什么,此消息也会传到宣府内,他人在宣府怎会不知情?难道他还敢轻兵冒进不成?” 众大臣听了刘璋的话,瞬间都听明白了刘璋的“语带双关”。 你不继续西进,就是胆小怕事,早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你继续西进,就是轻兵冒进,是自己找死,也在我们预料之中。 朱祐樘脸色不善。 众文臣都能听懂的话,他作为皇帝能听不明白? 什么轻兵冒进,根本就是想借机贬低张延龄罢了。 他突然觉得少了点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