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君威 (第2/2页)
大武的栋梁和可能成为栋梁的贤才。有些话,便自然可说。” 他顿了顿,继续道:“大武不会有丞相一职,孤将设立内阁与中书省辅政,与六部、五寺、两监、两院、一府稳固朝纲。” “而这七位,便是孤的阁臣。” 七人对众人行礼,算是打过了招呼。 将来见有人摇头,轻笑道:“孤知道,有些人的志向是做那一国之相。孤之所以把这崭新的制度说于你们听,便是希望志向不和者心中有数莫在此耽误前程。” 有些痛快的,直接躬身告辞,一些举棋不定的,见有人走了便也跟了上去,一时间梅园小斋内的仕子仅剩了不到一半。 “老夫不吐不快啊,还请武王见谅!” 将来笑道:“崔公直言无妨!” 崔四海面向一众仕子,沉声道:“他们走了,老夫不觉得心疼,因为他们连新政都没看懂,便觉得自己有将相之才。” 他无奈一叹,继续道:“我知道,你们有些人留下,不是看破了这个新政,而是觉得大武必定横扫诸国,留在这里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这个想法没错,但请你们别再宦海沉浮中忘了此时的信念。请记住这一刻你们为什么留下,大武又为什么要重用你们。” 言语没有慷慨激昂,但句句直指本心。 一众仕子抱拳躬身道:“学生受教了。” 将来点头,朗声道:“朝中一些要职都有了人选,但我依旧希望你们留下来。觉得自己学问够的,可以参加明年科考。经历过今天诗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的可以去国子监学习。无论以那种方式,只要你们能从翰林院走出来,必将得到大武重用。” “这期间的衣食住行,朝廷会有专人安排。囊中羞涩的寒门仕子,将不会有负担。” 两位大家同时正衣行礼:“我等为天下仕子谢过武王!” “我等谢过武王!” 大雪停了,将来仰头看向逐渐明朗的夜空。他沉声道:“孤会把三国之疆域分为十一省,之下设市、县、乡。虽说军政分开,但每一级之政务,都要交给德才兼备之人。” “孤希望,你们会想这天上银河一般,分散在孤之疆域内,为万万民治理好着大好河山。” “我等定不负武王厚望!” “我等定不负武王厚望!” 此时此刻,无论是官拜三品的内阁大学士,还是那些并无官身的仕子,对眼前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新王,都露出了崇拜之神色。 “都起来吧,我在这你们放不开,今天的一切费用记在王妃帐上,你们欢庆吧,有公务的明天准时报到。” 说罢,他便拉着尚婉儿朝外面走去,盔甲鲜明的自营脚步轻松,毕竟谁保护谁还不一定呢。 待脚步声彻底远去,东方曜抱拳道:“提前恭贺卫尚书。” 卫青笑道:“东方尚书哪里的话。” 东方曜连忙摆手:“卫大人不要乱说,您没看武王烦我呢嘛。” “咳咳!内阁七人尽数在此,再议论君上我们一同参你一本。” 见卫青好像被唬住了,东方曜撇嘴道:“别听王也瞎掰,他们这几个大学士就是顾问的意思,他们想参谁还得找我们六部,再由六部交给中书省,君上想让他们批他们才有机会。” 卫青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总感觉这事怎么这么绕呢。 庄悟听了一遍便明白了其中的关节,连忙上前问道:“这个新政是你们谁的建议?” 周岩苦笑道:“我们自以为聪明,在武王面前便不算什么了,这个内阁制和那行省制,都是武王亲自想出来的。” 崔四海开怀大笑:“明君啊!明君啊!必定是千古一帝!” 东方曜笑道:“各位,反正王妃请客,我们与两位大家一起把酒言欢如何?” 七人对视了一眼,让路恭敬道:“两位大家请,两位大人请。” 卫青转头道:“霍元、吕子孝,一同过来吧,以后都是同僚,这种不掐架的日子会越过越少。” 董武直言道:“我们掐不掐那得看事情,你们三个保准掐到告老还乡。” 吕子孝眼睛一转:“这位大学士,敢问草民会担任什么官职?” “大学士?” “兄台?” 韩游梦转头笑道:“董武兄不想说话的时候,你说再多也没用。” 卫青苦笑道:“我本想死皮赖脸把你们两人留在身边,谁知我还没开口武王便把我的想法给断了。虽不知你们究竟会在哪任职,但听武王的意思以后打交道一定不会少。” 庄悟神秘一笑:“你们两个要把老夫喝高兴了,老夫就帮你们推测一二。” 众人有说有笑,大武半数文官集团,共入聚贤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