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一起奔向帝都 (第2/2页)
着啊!我们待会过来找你!” 原本分散在两节车厢里,很快,在何秀华的父亲的活动之下,四个一中毕业的小青年,就凑到了一个卡座上! 都是年轻人,略微一攀谈,很快就熟络了,虽然算不上他乡与故知,却也是校友,又一路同行,一起奔向帝都! 董志云,是一中今年的理科状元,考的是华夏大学,何秀华,是文科第三名,跟乾一一个学校,只是人家报考的新闻系,看来将来是要当记者了。 华夏两所最好的大学,华夏大学,侧重于理科,帝都大学侧重于文科,像乾一这样的理科生,报考帝都大学的,还是很少的! “小苗,你爸爸mama呢?怎么没去送你呢?”何秀华的母亲坐在侧面,见到苗小花和乾一都是自己一个人有点奇怪,乾一还好说,一米八四的大个子,走到哪里都不怕,苗小花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大人跟着还不放心呢,怎么就能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呢! 不过这话问的苗小花有点尴尬! “阿姨,她从小就独立……”乾一连忙给解释了一下,话没说完,却看到何秀华略微有些皱眉,这话似乎是在说人家还需要父母照顾一样,连忙改口:“他家人工作挺忙的!” “您们四个,都是咱们南庞的骄傲,到了帝都,要多联系,互相照应啊!”董志云的母亲,做点小生意,家里条件还不错,很是能说会道,多少有点小市民的市侩,但是没什么坏心眼。 “阿姨,放心吧,肯定会互相照应的!”乾一微微一笑! 几个家长也都看出来了,眼前这个大小伙子,明显比自己孩子成熟的多,尤其是董志云的母亲,感觉特别明显。 董志云这个理科状元,有点书呆子气,性格有些木讷,不善言谈,跟自己的母亲是正好相反。 “小张,我们家小华是头一次出远门,跟你又是一个学校,倒时候你多照应点啊!”何秀华的父亲也叮嘱一句! “应该的,应该的!”只好客气的应承,不过看何秀华的状态,似乎也不需要,这姑娘模样长的一般,但是性子很好,很开朗,跟谁都能聊两句,确实是做记者料。 一路上聊着天倒也不寂寞。乾一是听的多,说的少,倒是苗小花和何秀华叽叽喳喳个没完,至于那个董志云,几乎就是差不上嘴。 “这孩子,上学上傻了,连句话都不会说了!”董志云的母亲看到自己家孩子插不上嘴,难免有些着急,但是这话说出来挺伤人家董志云的自尊心的,脸上都有些发红了。 “阿姨,这话不对,我看董志云就是当科学家的人,当科学家可不就是这种耐得住寂寞的性子吗?将来真正对咱们国家有大贡献的,还就是他们这些科学家。” 一句话,不但说的董志云的母亲眉开眼笑,也说的董志云满脸激动。天底下,没人愿意被人当着人前数落,也没人不愿意当着人前被人夸奖。 “那你适合干什么?书法家吗?”何秀华笑吟吟的看着乾一! “嗯?”乾一不明白何秀华怎么这么说! “爸,我跟你说,他在我们学校可出名了,我们语文老师还拿这他的作业本到我们班展示,说他写的字都赶上书法家了!” “我怎么不知道?”乾一一直以为自己默默无闻,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还有这一节。 不知不觉,已经入了深夜,渐渐的也都开始熬不住了,硬座车厢想睡一会也难,只能靠在椅子上眯一下。 看着苗小花和何秀华互相靠着肩膀,已经睁不开眼睛,董志云依偎着他母亲发出了鼾声! 不由的微微一笑,高考之前,每个人都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学习,也不觉得困,但是一个暑假,把这三年缺的觉全补回来了,现在的他们,心理早松懈了,已经没了备战高考的那股狠劲,稍微疲乏一点就发困了! 自己倒是没什么,从七八岁开始,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现在随着自己功力的提升,即便是三天三夜不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掏出一本医书,自顾一个人聚精会神的读着,即便这本《四圣心源》早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中医的失传,很大原因是留下的书籍太少了,满打满算,从《黄帝内经》开始,到清朝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止,三千年来,能叫上名字的医书,满打满算不过六七十部,而这六七十部也不过就是整个中医体系的沧海一粟而已。 手里的这本《四圣心源》,是清代黄元御的医著,里面记录很多临床的医案,随着自己对中医理论认识的提高,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他甚至还找出了其中谬误的地方,有几个医案,他跟老爷子探讨了多次,更找出了更佳的诊疗方案。 老爷子总说,背过来没用,将那些病案,研究通透了,举一反三才是收获,即便是《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医家圣典,也不能完全迷信,因为流传了千年,早不是原来的版本了,即便是原来的版本,也未必就是绝对正确的,都需要经过实践去验证。 正看津津有味,突然,一声尖利的叫声,刺穿了原本略微安静的车厢,所有迷瞪的人登时给吓的一颤,惊醒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