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六十九、弧弓与马鞭 (第3/3页)
萧绰问:“为什么?” 王继忠吞吞吐吐地说:“太后不是准备和宋国讲和了,怎么还打高阳关?” 萧绰看了王继忠一眼,坚决地说:“高阳关一定要夺下来。” 王继忠看着萧绰,眼光里充满了乞求和不解。 韩德昌说:‘王继忠,你不知道,高阳关,瓦桥关,溢津关是太后的一块心病,是要非取回来不可的。’ 王继忠问:“这是为什么?” 韩德昌说:“因为这三关是在太后父亲手里丢失的,所以,太后一定要夺回来。” 王继忠听了,再不能说什么了。 这时只听见营外战鼓雷鸣,杀声震天,若狂风暴雨,山洪陡泄,钱塘浪潮,惊涛裂岸。 王继忠听了惊恐失色,双腿颤抖不止。 萧绰见了,问:“继忠,你也是经历过大仗的人,怎么今天如此惊恐?” 王继忠说:“臣从未听到这么雄壮声音,所以,有些失态,让太后见笑了。” 韩德昌点头道:“不错,今天皇上攻城的确很有气势。” 王继忠说:“臣想去看看。” “你想去看看?”萧绰不解地看着王继忠,说,“你听声音就吓得两腿颤抖,到了阵前,难道不害怕吗?” 王继忠说:‘臣就是这个毛病,听着声音害怕,真到了那里反而不害怕了。’ 萧绰说:“你还真是奇怪得很呀,好,朕和你一起去阵前看看。” 三人出了营门来到阵前,远远地看去,只见远处一段灰黑的城墙,横档在面前,墙上闪动着数不清的黑点,城墙下面则是一片乌云。乌云快速地飘过去,爬上城墙,在城头与黑点相撞起来,被撞得倒转,跌下城墙。 王继忠看不清,又向前走去,已经看清了城墙上的宋军头盔上的红缨了。王继忠睁大眼睛在城头搜寻着,只见一个契丹军顺着梯子奋力地往上爬,他爬的最高,快要摸到城墙的雉堞了。他已躲过两支射来的箭矢,宋军朝他礽石头,也没砸到他,快爬上去的时候,迎面刺来一条长矛,却让他一把抓住枪杆,使劲一拉竟然将那个宋军拉了出来,掉下城墙摔死了。 城下的军士立刻大呼起来,那个契丹军纵身一跃,跳上城头,可没等他站稳,两条铁叉同时扎进了他的身体里。他被举起了,重重地摔下来,躺在一堆尸体上面,再不动了。 而那举起那个契丹军的宋军,也都被射中倒下了。 城墙上的垛口有的躺着宋军的尸体,鲜血顺着城墙流下来,灰黑城墙颜色更深了。 城下一阵阵箭雨射上去,城上一阵阵箭雨射下来,城上响起一声声哀嚎,城下也不停地发出一声声哀嚎。契丹军还在不停地攀登,宋军则不停地倾倒下各种各样要人性命的东西,他们使用了一切可以杀人的东西,使用了一切可以杀人的手段。生命在这里是那么脆弱和卑微,随时都会结束。没有人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生命的人。他可以随便毁灭一条生命,别人也可以随便毁灭他。这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仿佛都被赋予了特权。 王继忠没有看到自己想找的人,他依然向前走去,一步一步走向城门。 突然,萧绰叫道:“不好,快把王继忠拉回来。” 侍卫见了也是大吃一惊,飞步冲过去,一把将王继忠拉了回来。 好险,一支箭刚好插在王继忠站的土墩上。 “王继忠,你怎么回事?怎么走到前面去了?”韩德昌问。 王继忠顿时被惊醒了,回头看着萧绰,突然,流下了泪水。 萧绰看了看王继忠,说:“回营去。” 回到营中,萧绰问:“继忠,你今天怎么了?” 王继忠向萧绰跪下来,说:“太后,臣的兄长在城里。” “什么?你的兄长在城里?” 王继忠含泪点了点头。 “难怪你今天变得这么奇怪,你怎么不早说?” “请太后原谅,臣昨日才知道。” 萧绰叹道:“打仗是没有办法的事,希望你的兄长平安。” 王继忠动了动嘴,没有说话。 萧绰说:“你别说,朕知道你想说什么,原谅朕,朕不能答应你。” 王继忠流着泪,什么也说不出来。 韩德昌说:“继忠,你不要伤心,你兄长不会有事的。” 王继忠说:“谢谢大丞相安慰,继忠也觉得兄长不会有事,只是觉得我们一对亲兄弟,现在落到兵戎相见,我感到悲哀呀。” 韩德昌说:“世事无常,这也是不得已呀。” 萧绰说:“朕不会让你们兄弟兵戎相见的,从今天起,你不要到阵前去了,好好地为朕联络赵恒,只要完成了朕的心愿,你就是第一大功臣,另外,朕会下一道旨,破城之后,任何人不得伤害你的兄长。” 王继忠谢了萧绰。 营外的厮杀声还在阵阵传来,战鼓声冲击着耳膜。王继忠头痛欲裂,他向萧绰告辞说他头痛的厉害,想回去休息一下。 萧绰说:“那就好好休息两天,这几天就不要来中军大营了。” 王继忠出了中军大帐,向自己的穹庐走去。 萧绰对韩德昌说:“朕想把她接过来。” 韩德昌点头道:“好,臣这立即派人去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