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落日圆_二百四十三、寇准的无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四十三、寇准的无奈 (第2/3页)

说,我军现在士卒疲惫,渡河困难,就是到了汴梁城下,也难以攻下。”

    耶律隆绪说:“为什么?”

    王继忠说:“现在,留守汴梁的是王旦,这人沉着冷静,很有谋略,又很得人心,不说别的,皇上看他留守汴梁,治理得多么得当,内紧外松,消息滴水不漏,可见他的号令之严,而三街六市却又安然如故,可见他在市民心中的威望,出这么大事,市民没有紧张之形状,足见他稳定民心之能力,以这样治理城池,城池之坚固非同一般。若我军进攻不利,澶州大军立刻赶来,两面夹击,我军岂不处于危险之地?”

    萧绰说:“王继忠说的很有道理。”

    韩德昌说:“确实如此。”

    耶律隆绪说:“那该怎么办?”

    萧绰说:“先等一等,看赵恒怎么办,朕看这几天,宋军的士气有些低落,如果再这样,我们就先攻取澶州,解决这一大团宋军,然后再进军汴梁,免得有后顾之忧。”

    耶律隆绪说:“为什么不现在就进攻呢?是不是,还想与他们谈判?”

    萧绰说:“朕当然想和谈了。”

    耶律隆绪说:“为何非要和谈不可?”

    萧绰沉下脸,说:“就你会打仗吗?难道只有打仗才能解决问题吗?一路而来,你打下几座城池?”

    耶律隆绪语塞,红着脸,不敢看萧绰的眼睛。

    萧绰回头问王继忠:“继忠,宋国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王继忠说:“今天臣派了一个人去了河那边,事情已经办妥了。”

    萧绰说:“好,朕等着这一天已经好多天了,希望能搬掉这个绊脚石。”

    王继忠说:“虽然不能搬掉他,但也会让他做出让步的。”

    萧绰说:“继忠啊,你这条计还是很高明的。”

    王继忠说:“臣只是按照太后吩咐的去做了,不过,臣还是请求皇太后,皇上放弃攻打汴梁的打算。”

    萧绰笑道:“朕不过那么一说,我军现在的处境艰难呀,哪有能力打到汴梁去?”

    王继忠知道萧绰说的是实话,上次韩制心送来粮食很快又快消耗完了,很多战马都饿死了,人吃着马rou,都是一边吃一边流泪,那马都是他们的好伙伴,是他们出生入死的战友,失去了战马,契丹的军力,将大打折扣,他们甚至会被一支土匪队伍打败。

    前天,派出部队进山剿匪,结果被土匪打得落荒而逃。失去战马的契丹军就像丢了魂似的,茫然不知所措,眼看着土匪在眼前,就是追不上。

    这样的部队怎不让人担忧?但萧绰的情况更令人担忧,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经常咳嗽,失眠,做噩梦,一觉醒来浑身湿淋淋的,垫的被褥都被汗水打湿,要拿到火炉上烘烤。还有,她的记忆力也在快速地消退,有时面对众臣,竟然叫不出名字,这是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再就是处理文件,变得非常仔细,不能很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她往往要读两遍以上才能完全理解。

    这两天,萧绰甚至有些依赖康延欣了,皇上或者韩德昌转送过来的奏折,她就让康延欣读给她听,然后,先让康延欣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自己再拿起奏折看一两遍,再签署自己的意见。

    康延欣发现了萧绰的异常情形,告诉了王继忠。

    王继忠很是担忧,这个情况,他在瀛州的时候就发现了,当时只是以为皇太后太累了,现在看来她是病了。

    但萧绰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情,每天照常上朝议事,有时,还到各个军营里视察,给将士们打气鼓劲,像个正常人一样,忙到深夜,韩德昌劝她早点睡觉,她却笑道:“哎呦,人老了,睡不着了。”

    韩德昌以为她是太担心了,便安慰道:“太后,不要太担心了,无论怎样我们还有几十万大军呢。”

    萧绰笑道:“谁说不是?有什么好怕的?”

    韩德昌说:“那你早点睡吧。”

    萧绰便当着韩德昌的面上床睡下,但韩德昌一走,她又爬起来,拿起奏折不停地看,康延欣知道,她是怕弄错了,她知道自己病了。

    有时,她当着康延欣的面说自己头脑不行了,像一团浆糊,很多奏折看不懂了,看她的样子,她非常苦恼。

    这时,康延欣就劝她,对她说只有休息好,脑袋才能清醒。

    萧绰看着康延欣,说:“不行啊,怎么睡也清醒不了,这可怎么办呢?”

    康延欣看见她痛苦的样子,非常心疼,但也没有办法,只是偷偷地抹眼泪。

    就这样,萧绰一直强撑着,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而王继忠一天比一天担忧。

    寇准一夜无眠,这是他就任宰相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信任危机,虽然,他以强硬的手段逼着皇上亲征,但那时皇上信任他,以为他做的一切是为了大宋,为了国家,没有私心杂念。现在不同了,皇上的心中,他逼迫他亲征是为了自己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原来是在自己打算盘。他的大公无私的形象,已经在皇上心中轰然倒塌了。

    这该怎么办呢?寇准知道自己纵然长有十张嘴,也难挽回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况且,从他内心深处来讲,他的确有利用皇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打算,以此为自己扬名。他不想放弃这个大好机会,他想皇上亲征必会四方云集响应,收复燕云十六州在此一举,作为亲征首倡和力行者,自然是这一千秋功业的最大功臣,名垂千古。若能实现这一伟大创举,那就不枉此生了。

    但现实给了他几大棒,兵力调不动,契丹军太强悍,皇上太畏惧,现在,又遭同僚的诽谤和皇上的猜忌,寇准的雄心壮志就这么快被打磨完了。只是,寇准是一个不服输的主,还没到绝望的时候,他有时觉得一觉醒来,援军就到了,将契丹军包围起来了,燕云十六州就回到大宋手里了。

    这是一个做不醒的梦,几十年来中原人都做着这样的梦,为了这个梦,死了几十万人,成河的鲜血冲不醒这个梦,而且,越来越强烈。

    但寇准这个梦快醒了,带着无可奈何的叹息,它要醒了,这不是完全来自于皇上的不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