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五十一、烽烟 (第3/3页)
,朕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与你们和谈,并不是害怕你们,如果,你们非要打下去的话,朕奉陪到底,大不了两败俱伤,落得一个干净。” 寇准看着赵恒,没想到他今天说出了这么硬气的话,心里非常高兴,说:“是的,告诉你们,我们有决战到底的决心和能力,我们不怕任何敌人,我们有数百万严阵以待的军民,随时打败敌人的侵犯。” 韩杞说:“皇上,宰相大人你们不必恼怒,我们的皇太后,皇上是一心希望和平的,希望经过和谈,一举解决两国争端,从此,两国和好,约为兄弟,福瑞与共。” 赵恒说:“既然这样,那就早点罢兵,偃兵息武,缔结永久和平。” 韩杞说:“是的,我们皇太后也是这样想的。” 寇准说:“那为什么还不退兵?反而进一步进犯?” 韩杞说:“宰相大人心里亮堂着,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是为什么。” 王继英说:“你们一心想强占关南之地,那是不可能的。” 韩杞说:“我们南征的目的,就是收复关南之地,不达到这个目的,是不会收兵的。” 寇准说:“这个你们就不要想了,宋国的一寸一尺土地你们也不要想,若是真想强占,那就只好兵戎相见,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更不是你们希望看到的。你们的情况,我们已经非常了解,粮草已经断绝,不出十日,你们就会崩溃,不用我们攻击,你们就会投降,到那时,你们想和谈都谈不成。” 韩杞怔了怔,说:“这个不用你cao心,我们自有办法。” 赵恒说:“朕今天明确地告诉你,索求关南之地,断无可能。” 韩杞说:“皇上,有没有其他准备?” 赵恒正欲开口,寇准说:“这个你可以和曹大人商谈。” 韩杞说:“好,我等贵国最后的决定。” 赵恒说:“不,你还是先回去,让你们皇太后收兵,然后我们坐下来好好商谈,除了索求土地没有之外,别的朕可以和你们商量。” 韩杞觉得和谈即将成功,心里十分高兴,说:“好的,外臣这就回去,劝说皇太后停止进攻。” 赵恒连忙派人送韩杞回北城去了。 韩杞到达北城,宋军向契丹人喊话,要求停战,送韩杞回去。 耶律隆绪便暂停了进攻,宋军放下吊篮,将韩杞吊下城墙。城墙下面堆积着尸体和折断的木头,刀枪,地上落了一层箭矢,飞石,尸体枕籍,偃仰僵卧,惨不忍睹。脑浆,血浆洒满地面,红的,白的,怵目惊心,韩杞不忍看下去,快速走了过去,来到契丹大阵前面,拜见了耶律隆绪。 耶律隆绪正为攻不下城池发怒,要处斩几个退宿的军士。看见韩杞,说:“韩杞你怎么回来了?” 韩杞说:“皇上,宋国请求停战。” 耶律隆绪说:“停战?等朕拿下澶州再说。” 萧排押说:“皇上,还是停战吧,将士们都很累了,再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收兵吧。” 耶律隆绪说:“将士们都累了,难道宋军就不累吗?再加把劲,澶州就被打下来了。” 萧排押说:“皇上,澶州恐怕是打不下来的。” 耶律老君奴也说:“是啊,皇上澶州是打不下来的。” 耶律隆绪大怒道:“胡说,你们没看见他们已经支持不住了吗?继续进攻,一定要拿下澶州北城。” 王继忠说:“皇上,还是停止进攻吧,我军的确无力进攻了,再打下去,只会暴露我军的实力不济,趁韩杞回来,正好体面收兵。” 萧排押说:“是呀,皇上,上将军说得对,若果继续进攻,仍然攻不下城池,岂不让人嘲笑,还不如见好就收。” 耶律隆绪还在犹豫,这时,斥候快马来报:大营西北发现一支宋军快速奔来。 众人听了都大吃一惊,耶律隆绪忙问:“那是哪里的宋军?” 斥候说:“还不清楚。” 耶律隆绪大声说:“再探。” 斥候转身欲走。 王继忠说:“等等。” 斥候问:“上将军有什么事吗?” 王继忠说:“他们有多少人马?” 斥候说:“人马不多,大约一两万。” “打的什么旗号?” “别的旗号没看清,只有一面旗上写着一个很大的‘雷’字。” 王继忠说:“好了,再去打探。” 斥候去了。 王继忠转身对耶律隆绪说:“来的可能是秦州知州雷有终。” “雷有终?”耶律隆绪惊道,“雷有终不是回去了吗?” 萧排押说:“是啊,前些时听说他兵出土门,后来我军攻打岢岚军,他就回去了,怎么又来了?” 王继忠说:“雷有终做事果断,作战英勇,他来澶州并不奇怪,请皇上速速派人拦击他们,勿让他们靠近大营。” 耶律隆绪大声问:“谁去抵挡?” 萧排押,耶律老君奴同时说:“臣去。” 耶律隆绪说:“好,一定要打退他们,最好把雷有终活捉过来,朕要看看这个不怕死的长成什么样?” 萧排押,耶律老君奴将手一招,率领属下将士向西北奔去。 王继忠说:“皇上先回大营吧,防守大营要紧。” 耶律隆绪看了看澶州城头,无可奈何地叹息了一声,说:“收兵吧。” 契丹人吹响了收兵的号角,队伍依次撤回大营之内。 耶律隆绪怏怏不乐,回到营中,对王继忠说:“朕有些头疼,上将军,你安排防守吧。” 耶律隆绪说罢,走了。王继忠召集将士,将营中的防守之事一一安排妥当,告诫每个将军:现在宋军的援军已经来了,每一个人必须小心在意,谨防宋军偷袭。 将军们得了命令,各自回营去了。 安排完军务,王继忠回头看见韩杞,连忙走上前来,说:“韩大人,谈得怎么样了?” 韩杞说:“已有七八成了。” 王继忠喜道:“很好,走,我们去见太后。” 王继忠说罢,和韩杞一起向萧绰的寝宫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