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六章封禅大礼(三) (第1/2页)
“赵先生,等会儿我怕我会忘词……” 某间大帐内,有少年的稚嫩声音突然响起。 “没事,我在的。” 是一个年轻男子年的嗓音,温润沉稳,不慌不乱。 “嗯。” 空气安静了一会儿。 “赵先生。” 少年又忍不住唤道。 “嗯?” 语气犹豫,“万一……我是说万一,我临时忘了某个环节,或做的不好,会不会让您和顾先生的典功亏一篑。” 少年声音渐渐低落了下来。 “先生,我不是没听你话认真记,认真准备,先生之前交给我的流程文稿,我倒背如流,只是先生刚刚又重新修改吩咐的那几个新环节,我有点拿不准……怕影响了先生您。” 年轻男子的轻笑声传出。 “无事,不要多想。等会儿,在下离陛下很近,全程跟随,会提醒陛下,况且一些疏忽,也并不碍事,只要最重要的那两个礼做好了,即可。而且……” “而且什么,先生!” “而且万般礼仪,都只是形式,心意最重要,陛下心诚则灵。” “心诚……先生我懂了。” 这是一座庞大安静的帐篷,里面有一个龙袍少年,和一个年轻儒生,另外,正中央还有一座古朴高大的水钟。 此刻,帐内无人说话,静谧无比,只有水钟的滴答声响彻。 提醒着时光的流逝。 此时,龙袍少年点点头,面色坚毅,不再做声。 少年与年轻儒生站在水钟旁,面对面静立。 也不知在等待着些什么。 二人今日的衣着,皆与往日不同。 少年穿明黄缎绣云龙朝袍,上衣下裳相连,箭袖……整体明黄缎里,左右各有明黄色垂带二条,同时,头戴着朝服冠。 礼服一丝不苟,庄重华贵。 年轻儒生穿绣云纹的雪白祭祀礼袍,发冠庄雅扎起,配上白净消瘦的脸庞,和一双锐利剑目。 气质干干净净,典雅斯文。 此时,只有二人的大帐内。 滴答……滴答…… 水滴声像是被无限放大,在耳畔。 某刻,赵戎转头,忽而小声道: “我不久前嘱托你的那两件事,你可记在心里了。” 小皇帝微愣,用力点点头,扳着手指复述道: “记住了,赵先生。第一件事是,登上祭月山顶,准备报天之功之前,我要亲手将一册金卷,放入山顶中央,那株雷木的树洞中。” 他顿了顿想了下,又道:“嗯,要在午时二刻之前完成,然后快步前往天坛,避开即将而至的雷霆,然后再开始在天坛完成最后的封禅。” 赵戎轻轻颔首,“善。” 李望阙笑了笑,受鼓舞后,语气昂扬道: “第二件事是要在第一件事之后做的。” “我登上天坛祭祀时,在天坛边缘处,有十一尊青铜礼器,分别是五个青铜豆,和五个青铜登,和一尊铜鼎香炉。” “青铜豆里是放了酸、苦、甘、辛、咸五种佐料,青铜登里放小米、黄米、大麦、大米、大豆这寓意丰登的五谷,至于铜鼎香炉,在左侧最边缘。” 少年口齿清晰,复述着这位信赖先生的安排: “当天坛的祭祀倒数第二道流程结束,我要亲手将这些青铜礼器连带着其中供奉的粮食,一起投掷入旁边的月潭之中,完成封禅大典最后的收尾。” 赵戎露出些微笑,眯眼点头,提示了句:“还有吗,比如…最边缘的那只铜鼎香炉。” “先生,我记得的,没忘记你说的……这只铜鼎香炉的造型是不是简素古朴,整体圆形,颜色黑中带紫,且高宽不过一尺,呈双耳三足鼎式,对不对,它顶部还有个炉盖,我记得的,当时候能认得出来。” 赵戎垂下些眼帘,点点头。 他又笑了下:“还有…呢。” 小皇帝李望阙认真道: “先生你还说,这只铜鼎香炉要不要跟其他青铜器一起投入月潭之中,我要看时机来决定,若是在这最后一步之前,封禅大典上,出现了任何奇异景象,那我便将这只鼎炉推去月坛之中;而若是整个封禅过程没有任何异常动静,那我便不推,将此鼎炉留在原地,其他青铜礼器则是朝推不误,作为这次封禅大典的落幕。” 少年说的一字不误,对于这位亲近先生的吩咐,他倒背如流。 对于赵先生的吩咐安排,哪怕再奇怪,也不怀疑与多问,乖巧照做。 此时,龙袍少年脸带希冀的看向年轻儒生,想要这位最尊敬先生的夸奖鼓励。 “先生,我说的对不对?应该是一字不拉吧。” 赵戎闻言没有说话,看了眼面前这张天真稚嫩的脸庞。 他抿了下唇,点点头:“不错。” 小皇帝一喜,抬手整了整厚重的头冠,在即将开始的庄重大礼前,能与喜欢的先生聊一会儿天,似是让他放松了不少。 帐内的空气又安静下来。 只有滴答滴答的水滴声,在二人耳畔落下。 就像倒计时的脚步,愈发进近某个预定的时辰。 赵戎偏头,又看了会儿这个亲切喊他先生的龙袍少年。 一息,二息…… 某一刹那,他张了张嘴,又闭上。 板着脸。 如此反复了两次。 李望阙似是也察觉到了些异常,这时抬头,面带好奇的看来。 “再加一条……” 赵戎还是开口了。 “那香炉最后投不投湖,你先……先到时候看下我脸色……” 语落,年轻儒生目光移开,不再看龙袍少年。 正在理冠的李望阙微愣。 看赵先生脸色行事?额,这个他在行!比如母后和豆蔻姐她们的脸色他最会看了…… 少年连忙点头,“哦哦。” 赵戎板起脸不语。 “先生。” 李望阙怔怔看了会儿水钟,突然试探性的唤了声。 赵戎不说话,盯着水钟上的时刻。 即将临近卯时四刻。 李望阙忍不住还是说了,“先生,我想你当我先生。我去求母后,可母后说,她向您提起过此事,但您当时不允。” 赵戎平静端详着高大的水钟。 李望阙鼓起勇气道:“我想着,可能是母后问的太早,那时先生刚来大离,也不认识望阙,当然不会随意答应……所以我想着,再来问下您,现在愿不愿意收下学生。” 赵戎回过头,看着他认真道: “吾还有未竟学业,才疏学浅,难能担此殊荣,今日大礼完后,就要回书院。” 他顿了顿,注视少年动容欲语的脸庞,肃声道: “陛下是大离天子,人间君王,自有大把比在下优秀的先生教诲,太后亦能给陛下安排名师高人……何必纠结在下。” 李望阙急道:“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