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费马猜想的进一步简化》 (第1/2页)
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二楼角落的小办公室。 钱虹正在测试路由设施联网的拦截功能,比照着运行程序反馈的数据,不断的做着记录,简单来说,她是在调试程序,让拦截到的信息更有效。 这就是她的研究。 因为在算法分析上不完善,拦截到的信息就无法准确进行分析。 “还是没有进展!” “必须要完善一下算法,可算法有点太难了……” 看着屏幕上反馈到的数据,钱虹用力抓着头皮,还是忍不住看向手边的笔记本电脑,那里正打开着一个文件,正是赵奕发过来的算法框架内容。 钱虹看着就很生气! 她确实是和赵奕谈过自己的研究,但不是让对方直接帮忙,赌坊也是说‘指个方向’,总归还是让她自己做研究。 结果呢? 对方直接发来一个算法框架! “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 “直接发来框架算什么?是当我自己设计不了吗?有框架了,还用我干什么,当专业的打字员?” 当然了。 她自己确实设计不了。 可事情的关键不在这里,她是感觉自己的能力水平,遭受到无情的怀疑,对方不止是发来了算法框架,还在每个步骤旁边,标注了很详细的讲解…… “这是怕我看不懂?” 钱虹越想就越难受,她感觉自己成了小学生,问一个算术问题时,对方就直接给了答案,还给了详细的讲解,可事实上,研究答案才是她的研究。 一切都有了,只需要按照去写过程,那还是她的研究吗? 钱虹扫了几眼就干脆不去看,而是自己来到实验室做调试,也希望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想出完善算法的办法。 结果…… 反正到现在依旧没什么进展,和之前几个月都是一样的。 钱虹顿时有些气馁,她扫向笔记本电脑屏幕,安慰自己说道,“算了,反正已经找赵奕帮忙了,他帮了,我就看一眼,看看大体的内容,然后就自己想!” 她深吸了一口气,仔细看向屏幕上的算法框架。 每当看完一个小阶段后,她是想自己去理解,可‘答案’就标注在旁边,总是忍不住扫上一眼。 然后…… 很容易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这个框架太完美了!” “不愧是赵奕!” “导师设计的都差很多,简直就是为我的研究量身打造……” 钱虹只看了一小部分,就觉得把握了很多内容,当继续看下去的时候,心里忽然警醒了起来。 不对! 不对劲! “我本来是打算自己做研究,怎么能直接看‘答案’?” “那就不是我的研究了!” “这样不行!” “该死的!都怪赵奕!” 钱虹咬牙切齿的强迫自己不看,还干脆把笔记本电脑关掉,她脑子里充满了矛盾的烦恼,嘴里不断念叨着,“赵奕!该死的!都怪他!都怪他!” 她‘噌’的一下站起来,气冲冲的朝着职工宿舍走去。 同时。 赵奕连续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研究,终于利用“列比消元”,完成了简化费马猜想过程中,最为复杂的计算转化部分。 换句话说,他成功简化了费马猜想。 费马猜想的定义是-- 当整数n>2时,关于x,y,z的方程x的n次方加上y的n次方等于z的n次方没有正整数解。 早在1816年,巴黎科学院就把费马猜想简化,归结为n是奇素数的情况。 换句话说,费马猜想被简化过一次,只要能证明n是奇素数的情况,就能证明费马猜想成立。 现在赵奕再次完成了简化,让因子x,y只取值奇素数。 总结在一起就是-- 只要证明x,y,n,均取值奇素数的情况,就能够证明费马猜想成立。 这肯定是很大的进展。 赵奕看着稿纸上的证明过程,顿时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理内容,然后把其正式发表出来。 “咚!咚!咚!” 房门忽然被敲向了,而且用了很大力气,好像是什么仇人上门了? 赵奕慢慢的走到门口,打开了猫眼朝门外看了下,“呼……” 他打开了门,抱怨了一句,“用那么大力气干什么。虽然门是学校的,但手是你自己的啊!钱虹的姐,撞疼了……我也很心疼啊!”一句调侃的话出口,收获到的只有白眼。 “哼!” 钱虹的内心毫无波动,只是气势汹汹的定着赵奕,“你把我当傻瓜,对吧?” “什么?” 赵奕有点发愣。 他还以为钱虹指的是刚才的调侃,比如,纠结一下他具体心疼还是不心疼,没想到紧接着就听道,“你发的框架!还真是框架啊!还有详细写出来的注解!” 钱虹咬牙说道,“你把我当傻瓜,对吧?还怕我看不懂,特意详细标注了每一段内容,可那是我的研究……” 她说着音调越来越小,到最后都有些听不到了。 当赵奕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候,钱虹突然踮起了脚尖,在他的脸颊上轻琢了一下,随后转身快速跑开,大声的说了句,“谢谢!” 赵奕顿时感觉有些好笑,还是跟着大声说了一句,“是该我谢谢你的,你的研究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在做一个相关研究,一直没什么头绪,你的研究理论和解释,让我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了。” 钱虹听罢停在了楼梯口,转过头脸红红的道,“那就好,加油吧!” “加油!” …… 赵奕可不是安慰钱虹,他确实在钱虹的研究中找到了灵感。 钱虹在路由信息拦截的研究中,是有一些小成果的,成果很小都引起注意,发布出来估计也没几个人关注,但也千万不要小看‘小成果’。 博士生在专业范围内的基础认知,已经达到了专业领域的极限。 有一个经典的比喻说,把人类的知识放在圆中,博士生接触到的知识,已经触及到了圆形的边界,而他们做的研究是在边界上,制造一个小小的凸起。 哪怕只是个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及的小凸起,也是打破现有认知的创举。 所以钱虹研究出的小成果也是非常新颖的,其方法可以用在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