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六佾舞于庭 (第2/2页)
案几上摆着三个碟子,碟内分别放着些许杏脯、葡萄干与一枚带着水珠的大黄桃,唐宁之前说了太多话嗓子有点渴,便顺手拿起了黄桃打算啃了润润喉。 还没喂到嘴边,旁边就有个声音冒了出来:“唐老哥,快放下快放下!太皇太后还没出来,现在吃东西十分失礼的!” 出言阻止唐宁的,是个唐宁路上乱侃时刚认识的老文学爱好者。 这老头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年轻时候在咸宁县做刀笔小吏,年老体衰之后儿子顶了他的班,这老头便一心一意开始研究文学……嗯,准确的说是研究话本 老头憋了两年,以“白发渔叟”为笔名,发表了一本才子佳人的话本可惜出道就扑街了,印出来的话本拢共销售一百零一本。 老头没给唐宁说的是——销售出去的话本里,那整数的100本都是自己偷偷买的,他这些年一直想找到他唯一的那名读者,想当面谢谢人家。 最近,老头又迷上了,他认为上面连载的写的一般般,许多故事背景都交代的不够详细,所以他热心的为西游写了几个补全故事背景的同人番外,可恨社的编辑们有眼无珠不当人子,竟屡屡退他的心血结晶…… 唐宁和老头聊了聊,发现老头写的番外似乎还行,得到了唐宁认可的老头也把唐宁引为了知己。 不然,老头也不会专门凑到唐宁旁边坐着,更不会主动提醒唐宁不要失礼。 唐宁也只得放在水淋淋的黄桃,与隔壁桌的老头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低声聊。 片刻后,八名身长有力的宦官,在广场中央预留的空间甩起了啪啪作响的净道响鞭。 高台上下安置的大鼓,也敲出了密集的古典。 紧随其后的是叮叮当当的悠扬编钟。 六佾共48名舞姬登场,于甩完净道响鞭后撤离的宦官们空出的中庭,舞了一段庄重的大雅之舞。 这舞蹈,意外的还挺好看。 至少唐宁这么认为。 一曲终了,舞姬们鱼跃而退,大宦官段让出现在了通往广场的高高台阶之上。尖着嗓子通传:“太皇太后驾到!” 满场的老人连忙纷纷起身,朝着高台拱手行礼,并口称:“恭迎太皇太后!祝太皇太后福寿无疆!” 杵着金色凤头拐,一身华服的太皇太后心情明显上佳,受了千老贺寿后便吩咐众老人安坐,她自己也拒绝了段让的搀扶,在高台上特设的主位安坐。 接下来,便是提前就已经安排好的轮番贺寿时间。 首先来贺寿的是小皇帝刘辩,年方九岁的小皇帝看着有些瘦弱,但却是一副小大人的做派,一板一眼叩拜了祖母并献上了礼物。 接着是皇太后、长公主田福陵、瞿、郭两姓外戚等人的轮番祝寿。 待这些皇亲贵族走完流程,唐宁扭头看了眼依然一副神游物外状态端坐在他旁边案几的武幼凌,略一犹豫后独自杵着拐杖起身离席。 “唐老哥,你干什么呢?你别乱跑啊!陛下也在,你这样会被治罪的啊!” 邻桌的老头,连忙又压低声音发出了示警。 “没事,我上去送个小礼物,很快就回来。” 唐宁安抚一句,杵着拐杖继续迈步向前。 “魏王府唐太公为太皇太后贺!” 一直注意这唐宁的大宦官段让,在唐宁步入中庭的第一时间,高声唱名。 刷——!!! 无数视线,齐齐集中到了唐宁的身上。 甚至连祝寿完毕后,坐于太皇太后旁侧的小皇帝田辩,也好奇的盯着唐宁在看。 幸好,唐宁这的这段时日天天盯着众目睽睽开讲西游故事,否则怕是真要怯场了。 嘭—— 一名伺候在侧太后身侧的青年太监,忽然面色苍白的失手打落了手捧着的银酒壶,壶中美酒顿时咕咚咕咚流淌了一地。 大宦官段让连忙循声看去,立刻气的恨不得生吃了犯错的蠢货:“拖下去!快把这厮拖下去!” 这蠢货,好像叫王太平,并无任何跟脚背景。 咱家今天弄死他! “今日皇祖母寿诞,别造杀孽。” 陪坐于另一侧的长公主田福陵开口点了一句。 “喏!” 段让连忙答道。 太皇太后与小皇帝皆毫无反应,注意力始终都在已经走上了台阶的唐老太爷身上。 “老朽唐宁,祝太皇太后福寿万年,特书祝寿诗一首聊表心意,望笑纳。” 唐宁走上了高台,在距离太皇太后五步处站定,然后掏出一个提前写好的卷轴缓缓拉开,卷轴上是二十八个闪闪发光的烫金大字。 ——宫殿参差列九重,祥云瑞气捧阶浓。 ——老朽谨献鸿舜寿,遥指不周对衮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