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为了两条生产线,旅长也能翻脸  (第1/2页)
    三八六旅驻地。    王政委手里拿着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两份电报,在屋里来回踱步。    就两份电报,一份看着他高兴不已,另一份则是让他头疼不已,整的情绪都分裂了。    “旅长,旅长回来了。”    院子里的战士迎接了上去,帮旅长牵住缰绳。    王政委也赶忙走到门口朝外望去:“老陈,你可算是回来了。”    “几天没见想我了?”    旅长笑着打趣了一句,赶了半天的路实在是又渴又累,进了屋子就端起茶碗,狠狠的灌了两大碗。    “还是茶水解渴,怎么,有事情?”    多年的老搭档,心里有没有事,一眼就看得出来。    王政委扬了一下手中的两份电报,“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还卖起关子了,我先听好消息。”    刚回来先听个好消息,能心情好点。    “李云龙发来了电报,今早清晨,新二团解放了山城,消灭了日军山城守备队,以及皇协军,共计一千一百余人。”    “动作好快。”    旅长都吃了一惊,他前后离开仅仅两天,李云龙就打下了县城。    一天计划,一天行动,这速度是真够快的。李云龙胆子也够大,不怕碰上个硬石头啊!    “坏消息呢!让我猜猜,是不是也是李云龙的?”    这下轮到王政委吃惊了,“你怎么知道的,他跟新上任参谋长于大勇闹得非常僵,两个人几乎都不说话,更别说正常开展工作。”    “我怎么知道的?”    旅长轻哼了一声:“李云龙这小子,给他三分颜色就能开染坊。前脚给他升了官,后脚不给你找点事来,他不痛快。”    旅长可太了解李云龙了,这货是一点也不省心。    要不是临走的时候,李云龙送上了那把将官刀,旅长还有更难听的话没骂出来。    王政委还不知道旅长拿了好处,皱着眉头说:“解放了一座县城是好事,是功劳。    但刚上任的同志,就被他挤兑的没法工作。他李云龙是不是居功自傲,目无上级呢?    此风不可长,老陈你的看法呢?    旅长听出来了,政委是想拿李云龙树立一个反面典型,杀猴吓鸡。    确实李云龙也做得过分,怎么,是把那一亩三分地看成了自己的吗?    新到任的参谋长屁股还没坐稳,他就闹矛盾搞对立,是不是还要架空人家。    这种苗头是万万不可有的。    一来旅长也了解李云龙,他就是个粗人直性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二来又刚拿了人家的好处,掉过头来就树立一个反面典型,属实说不过去。    “要不功过相抵,我再批评他一顿,让他好好团结同志,怎么样?”    旅长还是偏向自己人的,高高的举起轻轻的放下。    功过相抵。    李云龙别说解放一座县城,就是再解放三座五座,刚升了官他还想怎么办?    王政委没有再坚持,“那就让赵刚好好管管他。”    二人刚定下处理的方案,通讯员就拿着电报来了:“新二团发来的电报。“    “又是新二团的?”    连这一份,一个小时就接了三份了,王政委接过电报,扶了一下眼镜,目光快速的扫过。    旅长看着老搭档的脸色变化,猜测的问:“是不是有好消息?”    王政委强调:“是非常好的消息,袁朗要送两条子弹生产线,子弹型号口径还没确定,但可以保证一条生产线日产过万发子弹。”    “这是真的?”    突如其来的惊喜,把旅长都镇住了。    两条日产过万的子弹生产线,意义太重大了。    一年七百万发子弹,分到四十万八路军手中,一个人也有十七发。    普通的八路军部队,跟新二团那种富得流油的没法比。    一个战士手里可能只有几发子弹,平常宝贝的不行。打一场伏击战,都得把敌人放到近处,有把握才能开枪。    要争取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因为打不了几枪就没子弹了,就得拿冷兵器跟敌人展开刺刀rou搏。    一个战士多出十七发子弹,能增强多少战斗力?    就有更多的机会消灭敌人,用处可太大了。    旅长把电报了桌上一拍:“好啊,李云龙算是落在我手里了,这两条生产线,一定得弄到咱们兵工厂来。”    瞌睡了就有枕头,捏住了李云龙的小辫子,这事儿就由不得他了。    随行的战士敲了敲门,打断了二人的谈话,“旅长,这把刀放哪儿?“    王政委眼睛落在战士手里捧着的刀上,一下就挪不开了。    他在副总指挥和师长那里,见过相同制式的刀,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将官刀。    “李云龙送给你的?”    王政委言语中带着几分笃定,又笑着打趣儿:“你现在又惦记李云龙的子弹生产线,好吗?”    “刀烫手我不要了,还给他。子弹生产线,这可是重器,绝不能放手了。”    旅长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事情的孰轻孰重十分明显,个人要服从集体的利益。    与两条生产线相比,一把将官刀还真算不了什么。    王政委沉吟着微微的摇了摇头,“老陈,咱们不要着急。    李云龙要服从大局,上级的命令他不得不听。但是要考虑袁朗的想法。看看他的态度是什么样子。”    关键人在于袁朗,东西是他拿出来的,要尊重人家的意见。    总不能说,你捐给我们了,怎么处置是我们的事,你就没有说话的权利了。    要是那样,以后谁还会捐赠?    新二团拿了袁朗那么多好装备,比日本鬼子都强一大截。    其他友邻部队馋的都流口水了,来打听的,吹风的,想分一杯羹的大有人在。    旅长顶住了压力,跟李云龙约定分一半,为了什么?    还不是因为袁朗的态度么。    武器装备每次都是送到新二团,而不是送到旅部,就十分能说明问题。    拿掉大头留点残渣,把最大的投资人给得罪了,就属于竭泽而渔了。    这份分寸要把握的好。    旅长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你说的对,最好论证一下生产线放在哪里合适,咱们用事实来说话。”    根据地有黄崖洞兵工厂,配套的机器,熟练的工人,还有一些配套的生产原料,把生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