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未来规划 (第3/3页)
东灿只好问道。“想知道宋大哥在未来怎么发展比较好?等于替他做职业规划,需要非常了解他的人来做才行?” 他当然不可能充当神棍,告诉他以后哪些职位比较吃香? 最多大而化之,告诉他重点走哪几步,才有可能走得更长远。 总的说来,一些坐上高位的领导,升迁路子大多有迹可行。 “这个我也说不好。”罗秋蓉有些听不懂他的话。“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宋鸣在基层已经快两年了,如果一直这样蹉跎下去,会不会浪费时间。” 这时候大家还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概念,但是如果身边的同龄人,已经走在了他的前面,她多少会替老公担心,就怕他的起步比人家晚。 虽然二十四五的年纪,就算升职,最多也不过是副科。 但是她依然会觉得焦虑。 “宋爷爷和宋叔叔是怎么想的?”徐东灿听完后,有些理解她的想法了。“如果他们已经有了计划,我的建议是暂时不要动,免得打乱了他们的安排。”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肯定不会比她这个老婆少,或许他们这样安排,有自己的考量在。 除非有别的原因,比如他工作上失误比较多,又遇到一个较真的上司,如果硬把他提拔上来,就会留下黑历史。 基层工作经验,能给干部加不少分,如果做出了成绩,更为以后升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他的意见是,宁愿多呆一年半载,也不要匆匆调出来。 “问题是到现在为止,一直没干出拿得出手的成绩。”罗秋蓉烦恼地说道。“南溪乡那个山沟沟,是虞城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交通又不便,发展经济喊了好几年,一点变化也没有——” 南溪十几个村子,大多在半山区,至少有一半村子,还没通公路。 这也是她着急的原因之一,如果在县城周边的乡镇,她找人去投资办家工厂,也可以算成是老公的政绩。 让人去那边办企业,只怕会赔光,她开不了这个口。 “哦。”徐东灿理解地点点头。“那个地方我熟悉,跟我老家差不多,确实很穷。不过可以考虑发展特色经济,比如种植和养殖业——” 这是没办法的事,山里唯一的出路,就是靠山吃山,一步步发展。 等将来老百姓富了,倒是可以发展旅游资源,毕竟人有钱了,对生活环境就有了要求。 这种青山绿水的地方,最能吸引城里人。 再弄些噱头,比如百亩桃花园,梯田油菜花海,葡萄园采摘等等,就更完美了。 “难啊!”宋鸣叹气道。“我们乡里搞过长毛兔项目,山羊养殖项目,板栗种植项目等等,最后都不了了之——” 倒不是说这些项目本身有困难,关键是销路问题。 市场就这么大,如果养得种的多了,价格就回落。 老百姓赚不到钱,就怨政府瞎搞,现在都不相信乡里的安排了。 “这些办法确实行不通。”徐东灿明白他的苦楚。“想让老百姓获得好处,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企业或单位能兜底——” 也就是说,农民种出来养出来之后,必须能保证有人收购,价格也在一定范围内。 否则的话,帮农民等于害农民,前世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网上经常有报道。 “你也没办法?”罗秋蓉有些不甘心地问。 让徐东灿替并不熟悉的宋鸣规划人生,确实不现实。 现在谈到具体的事情,他总有办法了吧! “办法当然是有的,不过我只能提供思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解决。”徐东灿回答道。 说起来他的办法,就是要利用两人的身份。 换成自己,肯定办不成。 “你说说看。”宋鸣精神一振,问道。 如果真的能干成,那就能替爸妈和爷爷争光了。 “我举个例子。”徐东灿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说出答案。“比如你现在办了一家服装厂,可以考虑在南溪乡每个村设一个加工点,给村民提供裁剪好的布料和样品,让他们在家加工——” 这个是前世做熟了的项目,很多企业为了节省人工,开始走外加工这条路。 对南溪乡的人来说,如果在村里就能领到材料,用自家的缝纫机每天加工产品,就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 就算每天的产量比不上正式工人,因为时间自由,可以同时安排好家里的农活,等于额外赚了一大笔钱。 短时间内不明显,半年一年后,家里就会多出几百一千的收入,那就不一样了。 难点在于工厂要付出不少精力,比如每天送材料下乡,再把成品收回来。 至于收发和检查,可以在村里找个人,只要多给些钱,肯定有人愿意干。 另外就是得选择批量大的产品,加工相对简单的款式。 拿回工厂后,再熨烫和检验,然后包装出货。 “这个办法不错。”宋鸣听后望了老婆一眼,欣喜地回答。 他相信她肯定会支持自己。 “其它也差不多,比如在县城办一家食品加工厂,然后跟村里签订供货合同等等——”徐东灿又提了个建议。“或者成立一个茶叶品牌,把加工厂办在那边——”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只要用心去观察,肯定会找到让当地人赚钱的路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