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章 坐等收钱 (第1/1页)
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娘们,毫不客气的把钱拿到手上,回头还向他狠狠的抛了个媚眼。 姜余哪还有心思想其它的事情,他的心正在滴血。 20美元啊? 相当于220块钱的人民币了。 在他们老家,这是真正的兑换价。 这相当于普通工人将近1个月的工资。 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要不是为了装逼,他何苦要这样? 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小命,也为将要得到的大笔财富,豁出去了。 趁着这次出国的机会,姜余准备做一次“垃圾清理工”。 他准备打算黑入国外那些银行的金融系统,弄点钱。 之所以要来北美,主要是考虑到网速,国内和港岛的网速实在太慢了,延迟卡顿的厉害。 北美的计算机普及率非常高,大概能达到30%的普及率,网速也非常快。 这些对他进行下一个计划非常重要。 现在金融系统网络的防火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不设防。 准确的来说,是在人工智能菲菲的指引下,他可以无声无息的快速攻破防火墙。 找到那些年久的僵尸账号,把那些钱取出来。 这些僵尸账号大多数是没有人认领的账号。 有些是因为黑帮为了洗钱留下的账户,或者是某些贪官存储在里面的黑钱。 而这些黑帮或者贪官因为某些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动过这是账号,里面的钱到期后自然而然的就便宜了银行。 80年代以来,一些犹大组织要求瑞士银行公布**集中营受害者可能在瑞士境内的开户情况,并归还他们的存款。 但瑞士银行协会发言人表示,目前发现的这些“僵尸”账户与**集中营受害者无关。 但这话,有谁信呢? 姜余可不管这些账户是谁的,反正不能便宜给银行。 关上房门,打开电脑。 姜余开始准备抓僵尸。 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接入了外网,所以他首先要查的是那些有网络银行,或者分布范围广的银行。 他开始查阅瑞士的银行,那边银行众多,又属于中立国,客户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做的最好。 所以很多人把钱存到里面的居多。 通过因特网,他能够找到这些金融网点的IP地址。 银行的外网和内网是分开的,但这难不倒他。 他通过外网找到了刚刚办理储蓄卡的洛杉矶网点IP地址。 然后,在人工智能的引导下进入了交换机的系统。 通过数据对比,姜余很快就找到了从自动取款机进入内网的接口。 根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分析,姜余从内网接口入侵了瑞士银行总部的服务器。 到了这一步就非常简单了,直接找到那些很久没有业务的账号。 这里的僵尸账号的确非常多,甚至可以追溯到一战之前。 这么多年过去了,里面的利息加本金早已翻了几番。 他在里面建立了几个虚拟账号。 然后把这些僵尸账号的钱全部打入无数个虚拟账号内。 然后又通过虚拟账号把那些资金,打入到刚刚开设的不记名卡账号内。 最后在这个账号里面设置了个小程序。 银行在每天例行存档时,这个小程序就会立刻启动。 它直接修改备用系统,把姜余刚才那一套cao作记住全部复制到备用系统中。 电脑数据全部更改完毕,想查都没法查了,除非是原始的纸质存档。 做完这一切后,他把那些钱全部转入到自己名下储蓄卡里面。 ……… 整整忙活了两个小时,打开总金额一看,2150万美元。 已经不少了! 但比起犹大人的财富,确实真的不足一提。 姜余很怀疑,瑞士银行早把他们的钱吞掉了,账号也直接取消了。 姜余又查找了那些数额比较大的账号。 这些都是vip账号,每天都有大笔的钱进出。 他打开其中一个,看了一下里面的日常流水数据。 “卧槽,这么多零!” 总共83亿美元多,每天的流水最高可以达到2000多万美元,而且大部分都还是存入。 姜余又看了一下账户的基本信息。 “ZHEN” 很奇怪的一个名字,有点像中文“郑”。 姜余很怀疑这个人就是桦国人或者是桦裔。 当然,也不能排除棒子。 但是,能有这么多钱,这么多流水,应该是很rou的家伙。 管他呢。 就拿这家开刀。 他悄悄更改了以前那段时间流水记录,把存入的减少了一些些,把支出的又增加了一些。 最后勉勉强强凑了1亿美元。 是不是太仁慈了一些? 随后他又找了一些资金额比较大的,却发现里面的资金都有绑定国债,不好下手。 一旦动了,国家机关就有可能介入。 看到时间还早,姜余继续干活,直到晚上九点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