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7章 风神涡扇发动机 (第1/2页)
姜余没有在离心机厂多呆,他准备去隔壁的风神动力机械厂看一看。 为此,李世林还准备了一辆吉普车。 姜余很奇怪这样的举动,不就两三百米吗? “老李,干嘛呢?我又不是没腿,走过去就行了。” 李世林坐上驾驶位,招呼道。 “上来吧!去了你就知道了。” 还挺神秘的! …… 20分钟后,车子开出了城区。 …… 又10分钟后。 吉普车来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山脚下。 看到这里一条长长的跑道,姜余很快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废弃了的空军基地。 根据李世林的说法,由于战略转移的需要,这里基本上算是半废弃状态。 上面得知李世林要建航发工厂,便把这个地方以友情价卖给了腾辉精工。 发动机生产好了,肯定是空运出去更好,这些东西太贵重了。 粤东地区的路实在太糟糕了。 这里原本还有一个排的士兵驻扎,也顺带让腾辉精工接收了,武器弹药之类的也没有收缴。 毕竟,这也是算另类的支持了。 李世林开着车在四处逛了会。 姜余发现这里的安保措施非常不错,就是士兵少了点。 “老李,这里人少了些,再多找些退伍兵过来,我不放心啊。” “另外,这里的安全保卫设施都要重建一下,要像军事重地那样来建设。” “最好啊,从部队里面再弄些精明的军犬过来,有时候更好用点。” …… “飞十”的惨痛教训告诉他,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谨小慎微的态度。 两人一起来到研究所。 姜余发现这里的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老毛子,二毛子。 原“飞十”的几个老专家也带着一批京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这里实习。 研究所所长是个50岁的老毛子,名字叫卢卡·伊万科维奇。 “亲爱的老板,您终于过来了,我们可是等的太辛苦啊!” 他身旁有个翻译兼秘书,也是个老毛子,20多岁的小伙子,看上去很精神,东北话说得贼标准。 姜余有点好奇,现在的俄罗斯人怎么对汉语有兴趣了? 后来一问才知道。 这小伙子是俄罗斯族,地道的桦国人,东北哪个屯的就不清楚了。 卢卡·伊万科维奇带着姜余参观他们的实验室和工厂。 他一边讲解,还一边夸赞姜余带过来的那种风神涡扇发动机图纸“牛B”。 他偶尔还冒出几个中文单词,搞得大家哭笑不得。 旁边的翻译解释说,卢卡·伊万科维奇和这里的科研人员已经加入了桦国籍。 这些归附人员,现在都正想方设法学习中文,这小伙子也算是他们的中文老师了。 姜余这下就更加好奇了。 桦国因为历史和传统的原因,很少破例允许外国人入籍。 卢卡·伊万科维奇解释说。 “上次从乌克兰过来的飞行员有200多人,大部分都是我们俄罗斯人,只有少部分是乌克兰人。” “考虑到桦国已有俄罗斯族,军方就把这些俄罗斯人编入桦国……” 姜余插嘴问道。 “那些乌克兰人怎么办?” 卢卡·伊万科维奇耸耸肩,摊摊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想都不用想,那些乌克兰人肯定会闹。 他们回家是不可能的。 家里直系亲属基本都带过来了,还回那个鸟不拉屎地方干嘛呢? …… 风神涡扇航空发动机,看似功率很高,也很复杂。 但对这些经验丰富的俄罗斯专家、马达西奇工程师们来说却是简单至极。 只要设计图纸没有错,特殊材料能够供应的上,基本问题还是不大的。 毕竟,这种发动机制作原理还没有脱离他们的理解范畴,基本上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制造工艺。 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涡扇发动机,就这样在一个与航空毫无瓜葛的制冷压缩机工厂开始制造了。 虽然这样的事情听起来有些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 这个发动机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强度的功率,跟它所使用的材料有很直接的关系。 尤其是“金碳”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航空航天材料运用的极限。 (详情请参见第60、61章) 对于涡扇发动机来说,函道比越高的发动机其用油也就更省推力也更大。 当然,这并不是能够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唯一途径。 涡扇发动机的总推力是核心发动机和风扇产生的推力之和。 提高核心发动机的性能,最主要就是提高热效率和燃油燃烧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