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银白色的冠冕(1) (第1/2页)
联邦188年7月11日标准时间20:30弗勒西斯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三分钟之前,就是在迪文少将发出警报的同时,圣廷发布了所谓的“传教令”,通告联合国其将“派出使徒,传福音给万民听”。毫无疑问,那十一艘一模一样、银光闪闪、洁白无瑕、自云海中凝聚而成的舰船就是圣廷的手笔。 作战会议室中央的显像井中投映着“珍珠鸟”号传回的实时影像,以墨望霏上将为首的人类参谋团坐在会议室一侧,自治联盟参谋团坐在另一侧,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与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珍珠鸟”号船员一样的表情——从刚开始的震惊,到惶恐,再到现在的困惑。 圣廷舰队完成凝聚后高速驶向弗勒西斯星,对慢吞吞的“珍珠鸟”号视而不见,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便擦肩而过;而那团明显稀薄了很多的气体戴森球也恢复平静,似乎在重新积聚力量。上将没见过圣廷的武装部队,从那些舰船表面也没有发现任何与武器类似的设施;对于发动一场星系战役而言,舰船数量太少了,况且每一艘船的质量也太小了——目前弗勒西斯星轨道上能用的质量监测卫星都非常简陋,而圣廷舰船的质量刚刚达到监测下限,也就是只有十万吨左右。 换句话说,要么构是成这些舰船的材料密度相当低,要么是这些船内部除了动力设备之外什么都没有。他一时弄不明白圣廷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无论圣廷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联合国此刻只能把圣廷的行动视为宣战。 与此同时,只有一艘巡洋舰、四艘护卫舰的可怜兮兮的联合国舰队也进入远地轨道,做好了迎击准备。与一肚子怨言的阿尔弗雷德不同,上将虽然一向对苏瓦里安人缺乏好感,但他认为那些傲慢的无脸怪物身上也有一些优点。比如,苏瓦里安人确实就像自己承诺的那样,在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冲到了第一线,说到做到,哪怕与送死无异。 进行了几轮试探性射击之后,联席作战会议郁闷地发现高能粒子脉冲束无法对圣廷舰船的镜面装甲造成有效伤害,便暂停了攻击行动,只能等着对方进入白刃战范围之后再用动能武器碰碰运气。圣廷总能出乎意料,但上将从最初的震惊中平静下来后,反而觉得高能粒子脉冲束对圣廷舰船无效才是正常的,毕竟那些活见鬼的东西还在气体形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如何在暴烈的日珥喷发中活下来了。 于是,在双方靠得足够近之前,联合国方面反而陷入了无事可做的尴尬状态。 上将揉了揉僵硬的脖子,与一脸阴郁的阿尔弗雷德中将就地面部队防御布置交换了一些意见。即便算上苏瓦立案宪兵部队,能够形成战斗力的地面部队人数仍然捉襟见肘,以至于为了避免被轨道轰炸一锅端掉,只能以三人一组的形式在例如城市、工业基地外围分散布防,每组携带一座班组防空电磁炮。这种聊胜于无的防御手段,是没有外部支援的弗勒西斯星唯一放得上台面的东西了。 而后,上将又转头看向他身边的理论物理学家霍思桥博士。自从赵建辉在作战例会上一语惊人后,苏瓦里安人就把整个弗勒西斯星上还活着的科研人员集中到了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博士,关于圣廷的那几根金属棒子,您有什么看法吗?”上将尽量语气尊敬地问道。每次看到博士那张五官纠结在一起的国字脸,上将很难不联想起一种叫麻将的远古游戏中的某一张牌。 霍思桥博士上身挺直紧盯着显像井中包裹着朱庇特星的云团,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无意识地敲着桌子,但没理会上将。墨望霏正要开口再问一次的时候,博士低声嘀咕道:“我听到了,我在思考……” “好吧,确实,手头有的资料太少了。”上将给自己打了个圆场。 “不,我是在想怎么和非专业人士表达……” 上将眉头跳了一下,随即平复好了心情。过了一小会儿,博士终于靠进椅背,开始说话,但目光仍然没从显像井中挪开。 “将军,你知道质量和能量本就是一体两面吗?” “略有耳闻。” “那就好。早在地球时代的20世纪,人类就发现了通过损失质量来获取巨大能量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既然质量能够转化为能量,那么也一定能通过某种方式将能量转化为质量。但是后者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这样讲,将能量转化为质量的技术,是在逆天而行。” 上将思考了几秒,问道:“逆天而行?这是什么意思?” “更早的时候,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已经指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处向高处传递。后来,人们又将这一定律表述为孤立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少,总是增大或者不变。你明白了吗?” “很难说我明白了。”上将无奈地耸了耸肩。 博士拿起烟斗深吸了一口,缓缓地吐出一团淡蓝色的烟雾,自言自语般地继续说道: “我们的宇宙,可以看做一个巨大无比的孤立热力学系统。虽然巨大,但仍是孤立的,至少目前没有人观测到平行宇宙,根本别说质量、能量或者信息在平行宇宙之间互相流通。损失质量而获得能量的方法之所以易于实现,是因为这种质能转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