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贤良方正」科的「举主」 (第2/2页)
只要能为家乡——三河之地发挥点作用,这个官没白做。 为什么卫青觉都不睡,直接找刘彻? 因为他也是三河之地的人! 李广顿时哑口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尔等!” 叹了一口气,他重新回到座位坐下。 “好了,既然诸位爱卿觉得中尉卿说得有理,那么就按照这个实行!”刘彻满意的拍拍手。 这个方案他很赞同。 只要三河之地成为天下经济中心,他大一统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两只手插在袖口,刘彻做了最后的决定,“大农令!” “臣在!”郑当时急忙出列。 “朕命卿督办漕渠,以及那六条小渠的修建!六条小渠的应该有个名字了,既然是辅助漕渠与郑国渠连线的水渠,不如就叫六辅渠吧!卿五年之内,务必修建完成!” 郑当时高声回应,“臣领旨!” “主爵都尉何在?” 汲黯急忙出列,“臣在!” “朕命卿为使者,携朕旨意,前往山阴、会稽之地,纳水为湖!既然那个少年称一岁可成,朕给卿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朕要看到成果!” “诺!”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嗯!” 他两眼放光,看了一眼卫青,笑着说道:“卫青啊,汝识人有功,朕要赏!大赏!” “朕赏卿黄金千两、丝绸百匹、良马一匹!准许卿建立三百人之内的护卫军!” 反正是自家亲戚,建立护卫军没啥大不了的。 “谢陛下!”卫青急忙谢恩。 “免礼,免礼!”刘彻挥挥手,“那个献治河之策的少年何在?” “回陛下,尚在微臣府中。” “让朕想想,该赏他什么好。”刘彻低着头,用右手拖着下颚,沉思起来。 良久,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中出现,急忙问道:“此子尚未加冠?” “正是。” “尚未加冠也无妨!治河之策本由他提出,自然也应该由他监察。只是御史大夫之下职位没有空缺……” 又沉思了三分钟,最终,刘彻做出了决定,“传朕旨意,封此子……” 卫青急忙说道:“陛下,白明哲。” “哦,对,白明哲!封白明哲为绣衣御史,秩六百石!随大农令掌管治河监察之事。赏其黄金十两,绸缎十匹。若黄河可治,朕愿给他封侯!” 卫青脸上露出了笑容,拱手道:“诺!” 刘彻点点头,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朗声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 薛泽见大局已定,急忙出列,“陛下,此子来历不明,且出身不明,臣有两个建议。” “讲!” “诺!臣以为,陛下应该派遣专人查明此子身份,另外,在任命绣衣御史时,应以‘贤良方正’选举之法,避免天下人议论。”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突然成为了六百石,天下人绝对有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举荐之后封官。 听到提醒,刘彻也反应过来,看了看下方,“丞相言之有理!” 薛泽见目的已经达到,急忙高呼一声,“陛下,臣愿意做此子「贤良方正」科的「举主」!” 这个科目同察举并存,本就是为了举荐人才设立了。 「贤良方正」始置于汉文帝二年,目的是「纳天下言」,广泛听取民众对国政的意见。 皇帝普遍认为,发生天地灾异,是自己犯了过失,所以,这一科常常是在灾异发生之后举行。 而「贤良方正」又多与「直言极谏」相连,这是皇帝「求言」的一种方式,所以称作「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至于‘举主’则很广泛,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诸王侯、三公、将军、中二千石、州牧、郡守等。 薛泽想要成为“举主”,符合大汉朝堂规则。 文武百官:“!!!!!” 所有人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薛泽这是打算赚名声! 只要治河之策成功,他就会有举荐之功。天下之人,也会记得白明哲「贤良方正」科的「举主」是他丞相! 所有人都在心中大呼“此厮不要脸”。 于是,想要举荐的人,如雨后春笋一般,全都冒了出来。 争抢开始了。 李广上前一步,“陛下,末将愿意做‘举主’!” “陛下,微臣愿意做此子的‘举主’!”韩安国立刻站起来,高呼一声。 太常卿张欧颤巍巍地站起来,“陛下,请让老臣做‘举主’吧。查明来历之后,臣可一并举荐!” “太常卿,这种事情君就别掺和了。”郑当时嘟着嘴,笑了笑,“既然白明哲在本官手下做事,没有比本官更适合的‘举主’了。” “陛下,臣愿意……” “陛下!……” “请陛下将此子让与老臣……” 九卿之下,越来越多大臣加入了这一场争抢。 …… …… “陛下,微臣也愿意做‘举主’。”卫青当仁不让,上前一步。 明明是自己带来的人,这群老狐狸还想抢!太不要脸了! 刘彻被喧闹的声音气的额头紧皱,“好了!都别争了!人是卫青救下来的,举荐人,自然是卫青!” 卫青大喜,“谢陛下!” “卫青,一会儿卿直接拿着任命皇书回家。下次朝会之前把举荐奏章交上就行。另外,调查白明哲身份的任务也交给爱卿了。这个与奏章一同递上来。” “诺!” “好了!退朝!”刘彻摆摆手,率先离开。 至于大殿之上唉声叹气的大臣们,不关他的事了。 卫青在刘彻离开之后,急忙去兰台,准备拿任命的旨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