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墨家三分 (第2/2页)
当争抢一番!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显学,儒可,墨亦可!既然孙氏之儒占据朝堂,那吾墨家,自当统领军方!” 她口中的孙氏之儒,指的正是董仲舒所学的公羊学派! 孙氏之儒由荀子继承,而荀子,正是子夏之学的代表人。 韩非子言:“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儒家孙氏之儒刚才已经提过,其他七部分暂且不论。 墨家分成的这三部分真的很有意思。 他们虽然根出同源,但是立场却完全不一样。 楚墨一派继承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同时也践行着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反抗暴政思想。总的来说,他们思想主张和孟子相同——春秋无义战。 只要你们在打仗,那就是不正义的行为。 战争迫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早停止,才是圣人之法。 为了使百姓早日脱离苦海,他们便衍生出来一大群投身于救助百姓的游侠,史称墨者,也就是高于游侠,又混杂在游侠当中的准军事组织。 墨者只听从墨家巨子的命令,以救助天下,维护墨家为己任。 这群人很讲义气,也很忠诚,只要是墨家巨子的命令,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哪怕是进攻咸阳,也绝不马虎。 总的来说,楚墨充分发挥了楚人好斗的特点,他们是墨家之中,最暴力的一派。 与楚墨完全相反,齐墨一派是一个以专注于墨家治世学、逻辑辩论学等理论学术为主的流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文化人,没错的。 放在现代,他们就是一群营销人员。 这群人向列国孜孜不倦的推销自己的治国方案,希望得到君主采纳,以求达到墨子曾经提到过的那一个美好世界。 墨家的这一个分支长期盘踞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墨家参加百家争鸣的主力军。 儒家思想?给爷死! 兵家思想?给爷死! 法家?给爷死! 只要不是墨家思想,通通给爷死! 齐墨觉得,只要不是墨家,只要提倡暴力,就得通通给爷死! 为了宣传墨家,他们不注重武力,练就了一身打嘴炮的本领!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虽然他们只是墨家的三分之一,但是,就是这三分之一,竟然和诸子百家打的难解难分,尤其是儒家,在自己的地盘上,竟然都盖不住墨家的威风。 若是键盘出现的早,给他们一个键盘,他们能敲出一曲战国交响乐。 也正是因为齐墨的疯狂,墨家思想得以在春秋战国文化的中心——稷下学宫站稳脚跟,进而墨家思想得以流传天下。 至于最后的秦墨一脉,相对于前两个,它是最有投机意识的分支,也是对中华文明贡献最大的一个分支。 他们主要继承的是墨子的手艺。 这种手艺强大到什么地步呢,举几个例子:都江堰厉害吗?郑国渠厉害吗?灵渠、驰道、长城牛不牛? 全都是秦墨整出来的。 就连商鞅变法的部分思想内容,都借鉴了秦墨的思想主张。 这一群秦墨是一群拥有梦想的有志青年。 商鞅变法之后,无论士农工兵,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功劳获得尊重,得到参政权,获得当时只有贵族才有的爵位。 这一点放在当时,相当不可思议。 在看到秦国废除贵族世袭制,推崇无视出身等级的尚贤、社会功勋制之后,他们果断的奔赴秦国。 墨家崇尚没有差别,没有等级的兼爱。 春秋战国中,只有秦国做到了这一点。 好!你们老秦是知己,我们就不遗余力的帮你们做事! 秦想要发展自己? 好!我们给秦建一个关隘,帮你们抵抗东方六国。 结果最后,春秋战国最强防御关隘——函谷关出现了! 秦想要向东扩张? 没问题!赶紧装备上我们改良之后的弓弩,最后大秦强弩镇压宵小,威震东方六国。 只要秦的思想不变,要什么,秦墨给研究什么。 所以最后,在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秦墨便成了最大的赢家。 墨家三分,秦墨为大。 秦墨——培育出史料记载的最后一任巨子腹。 在此之前,墨家巨子是齐墨的田襄子。 如今罢黜百家已经实施,墨家巨子断绝已久,三大分支正在考虑合并以图传承。 而合并之后,以哪一支为尊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三支都不肯让步。 大家都是从墨子传下来的,凭什么以你们为尊? 这就像是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一样。 袁世凯死后,其他的军阀头领都不服对方。 都曾经是在袁大帅底下混的,我凭什么听你的命令? 所以合并之事一直在拖。 这不,最近又处在三家谈判的关键时期,三墨的领袖都从中全国各地奔赴长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