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吾有《作咸》一篇 (第1/2页)
白明哲一边在帛书上书写,一边解释自己的应对之策。 “陛下,诸公,补救边境地区的粮草,吾想到了两种方法。” “其一:如赈济灾民之法,向天下粮商采购粮食,输送边境。” “商人逐利,只要有充足的利益,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商品输出。” “此方法为最简单,亦最有效之法!” 马克思可是说过: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永无止境。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只要大汉朝廷拿的出钱,不管中间有什么困难,商人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 如今市场上粮价是六十钱一石,如果运送到边疆的粮食作价七十钱,想必天下的商人都会疯狂了。 不出两个月,天下之粮,皆输边境矣! 跪坐在入武将行列的北地代表李息直接皱起了眉头,打断了白明哲的话:“此法虽好,但汝可知运送途中的消耗?” “行军打仗需要的粮草不在少数,商人即便是再逐利,也不可能铤而走险。万一中途出现了不利情况,耽搁行程,其每天消耗的资源,将会数以万计。” “按照以往的经验,从长安运往北地的粮食,每百石,只有八石可以运送到战场。” “而汝想要购买供给十万将士出征一个月的粮草,就要额外准备五十万石作为路上消耗。” “这样一来,吾等支付给商人的钱财将达四千万之巨。” “虽耗资甚巨,但国库应该可以承受。”白明哲停下笔,看着主管全国财政收入的郑当时,道:“大农令,君如何看待?文景二帝留下的遗产应该不在少数。吾想,区区几千万钱应该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大农令郑当时摇了摇头,道“小子,这恐怕要让汝失望了,国库还真的拿不出来。” 他遂起身,拱手对刘彻汇报,道:“陛下,去岁赋税皆在地方,未运送至长安国库。而文景二帝之遗产,马邑之战时早就已消耗大半。再加之最近几年赈济黄河决口灾民、调动钱财整修黄河、兴修水利、赏赐大臣、铸造宫室……如今长安国库之中,所剩财产多为实物,一时半会儿,很难换成钱财。所以卑臣认为,此法行不通!” 刘彻也知道这几年自己败家有点严重,所以直接认可了郑当时的话,没有让他详细解释具体花费,道:“白明哲,第一种方法的确有些难以实施,说一下汝想出来的第二种方法吧!” “诺!” “请诸君稍等,吾需要先这一些东西。” 刘彻点头,准奏:“可!” 趁着这一段时间,除了主父偃依旧跪在大殿之上,绝大多数的大臣都赶紧去如厕。 鬼知道这一个计划会持续多久。 上一次为了讲解明白治理黄河之法,朝会可是不间断地进行了两个时辰。 很多大臣苦不堪言,当时就直接骂娘了。 如今这小子又请求准备东西,看样子是准备放大招了。 想起来上一次被支配的恐惧,这一次,他们要做好准备。 “唰!” 毛笔再一次挥动,流畅的线条再一次浮现在帛书之上。 既然第一种方法行不通,只能用第二种本方法了。 白明哲闭着眼睛,集中精神,开始仔细回忆脑海中的相关资料。 天有五气,是生五味。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口之于味也,辛酸甘苦经年绝一无恙。独食盐禁戒旬日,则缚鸡胜匹,倦怠恹然。 睁开眼睛,一道精光投射在帛书之上。 手腕扭动,毛笔随精光起舞,墨汁挥洒,通篇内容一气呵成! “唰!” “唰!唰!” 宋应星在此篇中记录了华夏大地各处的制盐方法。 无论是海边,还是内陆,无论是齐鲁大地,还是天府之国。 凡是制盐工艺,皆被记录在这一部工农业百科全书之中。 只可惜,虽然此书内容丰富,使用价值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却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