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心有成算与热闹晚饭 (第1/2页)
这两年,赵福祥和李氏都琢磨着想再买些儿可用的耕地回来。 土地属固定资产,比之金银珠宝,更能传承下去。 赵福祥理所应当的认为土地当然是越多越好。 不过这几年,上哇村的土地管控都十分严格,哪怕花钱去买,也不容易。 所以,赵福祥将主意打到了族中的族地上。 族地又称祖地。 顾名思义,就是老祖宗给子孙后代们留下来的基业。 他们赵氏一族也是有族地的。 这源于四十年前,他们赵氏一族逃难过来之时,族里的老人们为了族中的祖孙后代们,家家户户便都凑了些儿钱,买了一块大约八百亩的山坡林地作为族地。 族地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安葬族里死去的族人和平常卖一些儿木料作为族里的资金来源,维持整个赵氏一族的日常运作。 例如修缮,祠堂,填补一下族里那些儿刚成家的小辈。 族地是当初他们赵氏一族花了大价钱从县衙那里正经买的。 相关地契还在他们赵氏一族的族长手里捏着。 这些儿年,族地埋了一些儿老人又砍了一些儿木料,还用来开垦了一些儿荒地,眼下还能动的,差不多在五百亩左右。 赵福祥就想从这五百亩的族地中,买五亩左右直接开荒。 不过这话还只是在他们家中说说,还没有和赵福瑞提。 眼下出了赵福成的事,虽说对赵氏一族的声誉不太好,也影响他们自家在上哇村的生活。 但对他们一家来说,倒是一个开口的好机会。 “这事,还要等一等,眼下你福瑞叔,肯定头疼。” 平白无故的摊上这么一个烂摊子,换了谁,谁都头疼。 赵福祥也知道现在说,凭他们父子刚刚卖的人情,赵福瑞哪怕心里有所不满,面上也不好拒绝。 最终,也只能选择同意。 谁让他们父子算是挽救赵氏一族的功臣。 但也只有这一次,毕竟他们现在说,有类似于威胁的含义,赵福瑞又不是傻子,琢磨琢磨肯定能想明白。 而且在想明白之后,他们家要是将来还想求赵福瑞什么事,有这件事在赵福瑞心里留了底,凭他们一家人的印象,恐怕都不好办。 所以说,买地的事不着急,又不是一锤子买卖,没得现在刚给了好处,就要挟恩以报,他们可以再等等。 赵福祥心里暗暗琢磨起赵福瑞来。 据他了解,赵福瑞这人,虽然有点小私心,但为人还是公允,肯定是不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就算将这件事在放放也不会有什么变故。 若是这其中,他们又提供了某些儿帮助,没准,这话茬还不用他提出来,对方就会满足他们。 各种心思转了一圈,赵福祥将这事的优劣得失全都计算清楚。 “这事说不准,我们还能帮上一些儿忙,买地这话,咱们不着急说,可以在等等。” 赵善林不明白赵福祥说这话的意思。 但赵善林清楚,他爹是他们赵家最聪明的人,能想到的问题,肯定比他要全面。 眼下他爹已经这般儿说了,肯定有这般儿说的理由,赵善林选择相信。 “爹,都听您的。” “嗯,那好,”赵福祥点了点头,沉思良久,方才开口,“你福成叔的事,先别和家里人说,省的孩子们嘴碎,传过去于他们名声不好,你娘那里,知道就知道了,她嘴严实,没事。” 赵善林点头称是。 赵福祥对其交代一番,感觉精神有些儿疲乏,摆了摆手,示意吃饭的时候叫他,跟着,赵福祥歪着脑袋,一觉眯了过去。 家里的老少爷们都回来了,李氏又忙了起来。 从厨房的木柜里拿出几个干净的粗陶盆。 李氏将铁锅里还炖着的鱼头豆腐汤赶紧盛出来。 飘向的香味迎面而来,灌满了李氏的口鼻。 李氏抓紧吸了好几口,以此来解解馋。 结果,馋没解到,反而让肚子咕咕乱叫,人更饿了。 李氏…… “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三家的,喊上家里的爷们孩子,紧着出来吃饭。” 手里端着满满一盆鱼头豆腐汤的李氏站在院子里喊了一声,跟着一头钻进正房堂屋。 下一秒,院子两边的偏房内部传出响动。 已经回房的刘氏,袁氏,程氏更是急急忙忙的叫醒了躺在炕上的男人和蹲在地上的孩子,拉着大的扯着小的往门口走。 袁氏抱着赵明腾走在前边,身后跟着打打闹闹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