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四章 建康见闻(12) (第2/2页)
一趟肯定是超过七文钱的。 抱着这样一个心里,赵玉再闹心之余,也多了些欣慰。 起码没白花,这不还参观一趟建康郡? 比她娘那几天带她走的地方还多呢。 “那些学子都住在这里?”牛车上有不少孩童,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岁,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很。 眼下看到那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自然得问出来。 “是啊,这些房子,可是朝廷亲自建的,用的都是城西烧砖厂的砖头和水泥厂的水泥, 听说里边还有最新研究出来的洗浴池和便所,方便得很。” 车主说着不知从那里听来的小道消息,直说的孩童拍手叫好。 毕竟小孩子嘛,哪怕出生在建康郡,起点高了些,但内核还是没什么变化,依旧童真单纯,不管说什么都捧场的很。 牛车上,顿时一片欢声笑语。 ……… “吁!” “姑娘,到城西巷子口了。” 车主停下牛车,扭头对赵玉说道。 嗯?“嗯,到了?”赵玉眨了眨眼睛,又打了个哈欠,赶紧从牛车上下来。 再历时一个时辰的磨蹭,这辆奇慢无比的牛车,终于在消磨掉赵玉的耐心后,将人送到了家门口。 已经付好了车钱的赵玉下来后直奔巷口而来。 “哎呦,是袁妹子家的闺女,咋跑的这么快?可是出什么事了?” 李颖一声叫喊,直接让赵玉停了下来。 “是李婶子,”赵玉回头,看见站在门口的李颖,笑着摆手,“没出事,就是早先出的急,往里家里还晒着衣服,正打算回去瞧瞧。” 李颖闻言,嗯了一声,至于这话对方信没信,赵玉也不知道。 反正,她也不可能直接明说自己今天玩有些飘,差一点误了回家的时辰。 要知道,因为宋典那边的进展情况,从三天一汇报改成了隔一天一汇报,甚至于因为宋典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一天一汇报。 赵玉急急忙忙往回跑,也是因为和宋典约的时间到了,对方怕是已经在门口等她了。 “李婶子,我这边有些急,就不和您聊了,回见。” 说完,赵玉一摆手,扭头继续往前冲。 “欸……” 话没说话,李颖见人都跑没影了,顿时丧气的不行,“啧,新到货的山菌,还不知要不要留呢。 袁妹子也是,说什么都要问家里孩子……” 摇着头,李颖进门不忘嘀咕自家准备好的山菌卖少了。 一拐角,见宋典正顶着大太阳站在紧闭的大院门口。 赵玉忙停下脚步,开始运气调理,缓步慢行, “宋典,你来的可早。” “掌柜,” 宋典见赵玉出现在巷子口,也不意外,只低头拱手道,“今日事情不多,故早来了些。” “嗯,你这边可有什么进展?” 赵玉伸手,从怀里取出一串钥匙,解锁开门。 “一切顺利,雇佣的诸位伙计也都认真的帮忙收集资料。” 宋典跟在赵玉身后,进门后不忘将大门带上。 “资料都带来了?”赵玉瞟了眼两手空空的宋典,有些难不准对方将东西放在哪里。 “带来了。” 宋典没让赵玉失望,直接从宽大的袖口取出一个小圆竹桶。 圆竹桶打开,露出卷好成圈的资料。 赵玉坐在石凳上,示意宋典坐在一旁。 伸手,拿过圆竹桶里的资料展开阅读。 “对了,造船厂的事,你这边打探的如何?” 赵玉没有抬头,视线依旧停留在手中的资料上。 “回掌柜。造船厂的事,小人询问了几人,发现他们,他们均不知相关信息。 只知,造船厂除了交州,建康郡这边只有朝廷能够打造。” 宋典闹不太懂赵玉的意思,但仍然尽职尽责的将自己打探的消息说出。 “哦?交州的造船事业如今大受好评,更有不少新兴家族,看着造船这项事务发展起来。 难道他们都不感兴趣?”要知道那些从海上运过来的珠宝黄金可是受欢迎的很,几乎每每送来荆州都会拍出高价。 商人嘛,无利不起早。 这样明晃晃的利益袒露在众人跟前,赵玉就不相信,这其中没有人心动。 “这,这自然是有的,”宋典表情有些犹豫,最后权衡许久,还是将其说了出来,“只不过,朝廷规矩定的死。 加之,造船虽说暴利,但海上危险大的很。 更多的,还是出去一趟全军覆没。 加之交州再如何如何,到底比不上建康郡繁华,多为商人,更担心的是,自己一旦离开建康郡,便很难再次进场。” 毕竟建康郡已经饱和,外边还有众多来势汹汹的后人觊觎。 如果有人这个时候退出,很有可能便再无法回来。 这,这种代价,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可是极大。 故而,这也是为什么造船如今发达,却少有内陆商人凑上去的主要原因。 赵玉听着宋典的叙述,仔细一想,也有些闹明白了。 唔,原来如此。 估计怕这件事,实际上是那位故意下的诱饵吧。 相比于交州那边的偏远,建康郡更是那位的自留地。 商人干的好了,自然会触碰国家利益。 久而久之,双方就会因此产生矛盾。 这根本就是无法避免的事。 赵玉放下手中的资料,开始琢磨起造船厂的事。 这件事,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传出来的? 嗯,貌似是去年的时候。 交州造船厂的消息开始由报纸放出来。 后来,经过年关加持,风波愈演愈烈。 仿佛是有人刻意宣传一样,利用造船的成功,远渡重洋带来的宝贝,将一波又一波的暴利推到你面前。 无数人为之心动,纷纷从周围各处赶去交州,为的,就是成为那一个幸运儿。 也是宋典的这些话,让赵玉打开了思绪,联想到了更多。 更有甚者,她怀疑,那位开了海禁,造出了能够远行的大船,并不一定完全是饵。 诱饵,多数还是假的,但造船的事,确实实打实的真事。 也许,那位更想做的,怕是愿者上钩。 正大光明的明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