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_448 和教授、杰青、长江肩并肩(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48 和教授、杰青、长江肩并肩(求订阅) (第3/3页)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马薇薇。

    马薇薇是这次大会上唯一一个女性科学家,也是魏老师的旧识,不知道是不是魏老师主动邀请的对方。

    最后,就是许秋了,这次魏兴思没有写自己的名字,而是把许秋的名字写上去,发给了吴菲菲。

    许秋也是这次大会上唯一一个没有职称的演讲者,其余的演讲者清一色都是教授,而且不少还是“杰青”、“长江”级别的。

    会议的日程安排,类似于上次龚远江组织的会议:

    周日,一些和魏老师关系比较好的,比如龚远江、冯盛东,会提前过来。

    周一,主要是大家在校园里转一转,周围转一转,参观参观实验室,私下里聊一聊。

    周二,大会正式开始,一共八位汇报的专家,许秋让吴菲菲把他安排在上午的第二个,龚远江安排在上午的第一个,冯盛东是上午第四个。

    其他人的先后顺序并不太重要,吴菲菲直接按照ROLL点的方式进行安排。

    每人汇报时间30分钟,提问时间15分钟,上午四场,从九点开始,到十二点结束,下午也是四场,从两点开始,五点结束,朝九晚五,时间还是比较紧凑的。

    和吴菲菲协商好会议安排后,许秋继续完善他的PPT,之前构建好了骨架,现在还需要填充内容。

    忙活了一整个下午,到晚上,许秋终于完成了大会PPT。

    他找田晴要了一个模板,把PPT装饰了一番,然后拿着PPT找魏兴思讨论、修改。

    魏兴思看过之后,只改了一些格式方面的问题,对内容方面表示比较满意。

    包括许秋打算在大会上公开他们投在《自然·能源》上的IDIC-4F工作,魏兴思也没有提出异议。

    主要是因为这篇《自然·能源》基本上稳了,别人在这个时间段就算听到了他们的汇报,也很难把这个工作给抢走。

    另外,魏兴思也有和许秋一样的考虑,那就是自己作为东道主,总要有一些可以拿的出手的工作。

    虽然有一篇《焦耳》,但毕竟是综述文章,分量不够重,而一个效率突破13%的体系,会更加令人震撼。

    搞定了大会PPT,许秋没有继续准备演讲稿,而是打算到时候临场发挥。

    这些文章都是经他的手出去的,不至于到时候讲不出来。

    这周许秋不打算继续做实验,上周爆肝的有些用力过猛,需要先缓一缓。

    不过模拟实验室那边还在照常跑着,基于他组会上展望的几个方向。

    虽然不做实验,但划水是不可能划水的。

    这段时间也积攒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需要许秋一件件的进行处理。

    周二上午,许秋把有机光伏团队里其他人写的基金总结汇报整理起来,为了得到最终可以提交的版本。

    这个工作不难做,刚好周一制作大会PPT的时候,把ITIC系列的故事线梳理了一番。

    现在许秋的视角非常的清晰,直接像拼图一样,把指定的工作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偶尔改几个表述错误、重复用词,补充几句话即可。

    下午和晚上,许秋着手进行今年的工作总结,毕竟到年底了嘛。

    和去年的工作总结一样,英文版本,把发表的每篇文章整理到一个PPT当中,这个工作也不难,就是稍微有些琐碎。

    周三,许秋帮忙修改基金本子,包括魏兴思那边的重点项目,以及邬胜男那边的杰青基金。

    投出去的文章有审稿人帮忙审稿,只要工作不算太差,就有修改后接受的机会。

    本子这东西也有“审本人”,但因为课题组之间对项目经费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像重点项目、杰青基金这种本子,所以写的差就会直接凉凉,几乎没有修改的机会,必须自己打磨的非常好。

    周四,许秋一边上课,一边抽空把最近发表的文献看了看。

    总的来说,近期有机光伏领域的热度不减。

    其中,有一篇比较有趣的工作是发表在AEM上的,通讯作者是马薇薇。

    她们用到的材料是ITIC、IEICO这两种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主要亮点的是非卤溶剂,兼顾非富勒烯体系的稳定性测试。

    她们在引言部分指出:“目前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的制备普遍采用卤代芳烃溶剂,例如氯仿、氯苯、二氯苯等,这些溶剂都有很高的毒性,在器件制备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接触,会对研究人员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而且这些溶剂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从制备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些溶剂的成本价格也很高。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卤代溶剂在有机太阳电池制备的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应用,并且和现在绿色化学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以健康和环保为出发点,发展低毒性甚至无毒的非卤代芳烃溶剂去制备有机太阳电池是迫在眉睫,也是有机太阳电池走向商业化的必经之路。”

    乍一看说的挺有道理的,大义凛然。

    然后,许秋看了看文章中用到溶剂。

    本来以为会有什么惊喜,结果发现她们用的是甲苯……

    把氯苯换成了甲苯,总感觉有点五十步笑百步。

    毕竟甲苯的危害也不小……

    不过至少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先把氯拿掉,之后再考虑能不能替换成为更加绿色的溶剂。

    这篇文章的支持信息中,她们提到了蓝河光电材料公司,表示ITIC、IEICO等材料都是从这里购买的。

    说起这个,许秋之前买光电材料的时候,本来打算选择蓝河光电材料公司的,后来却被魏兴思制止了,表示:“蓝河光电材料公司我们参股了,这样做可能会有风险。”

    许秋仔细一琢磨,发现确实是啊,支出的科研经费有部分给自己带来了利益。

    虽说他们肯定不是为了贪钱,但万一真的有人较起真来,并不是很好解释。

    买的刮涂仪器倒是问题不大,因为蓝河主公司他们没有参股。

    也难怪魏兴思会选择低调参股蓝河的公司了。

    据说有些高校都不允许教授私下里开公司,不过魔都综合大学倒没有这样的规定,大概是怕优秀的教授们抱团离开?

    毕竟高校教授的工资并不高,而很多经济学院的大佬,手里的资产都是过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