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026章 乙巳之变(续) (第1/2页)
兖王父子在京中经营已久,上上下下不知拉拢了多少人,处处与邕王针锋相对,为的就是那迟迟悬而未决的储君之位。 若是以前,嘉佑帝的儿子还在世之时,兖王自然不敢肖想,可现如今嘉佑帝无子,一众宗室子当中,又以兖王和邕王与嘉佑帝的血脉最为亲近。 而且论年纪,在一众宗室子弟当中,也已兖王和邕王为长,二人之间只差了半岁。 官家没有儿子,嫡长之中的嫡字便不再是阻碍。 而到了这个时候,论年长还是论贤德,那就有的争了。 可如今官家有意点邕王为太子,虽然还没有下明旨,但去年让邕王代替官家祭祀承天的举动,已经等同于向朝臣,向世人宣告,官家心中的储君人选,究竟花落谁家。 可为何拖了将近一年,官家却始终不曾下明旨册封,却又更加耐人寻味。 尤其是自去岁濠州叛乱之后,嘉佑帝的身体也不知是怎么了,忽然就变得一日不如一日,三天两头就病上一次。 六月底的时候,嘉佑帝终于下定了决心,叫钦天监挑选良辰吉日,命宗人府和礼部、太常寺准备相应的流程仪式。 可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将兖王和那些已经投靠了兖王的朝臣们,统统逼上了绝路。 邕王成为储君之时,等待兖王的,最好的结果无非是外放做一个闲散的王爷。 可若是等嘉佑帝百年之后,邕王登基,那时候等待兖王父子二人的无非就是一杯鸩酒,或是三尺白绫。 总归是不会有好下场。 兖王父子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兖王与邕王相争之时,那些早早就倒向兖王,甘为马前卒的朝臣,世家了。 邕王夫妇,为了自家女儿的一桩婚事,就敢对堂堂富安侯荣家的荣飞燕,富安侯荣喜的亲妹,如今荣宠正隆的荣妃一母同胞的meimei做出那样的事情。 若是等她登基之后,他们这些一开始就和邕王作对唱反调的人,那还能有命留下? 别到时候落得个抄家流放,九族被灭。 当然了,也有那么一丝可能,邕王登基之后,性情大变,继承了嘉佑帝的仁善,对于往事都既往不咎。 可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低,不需要旁人提点,这些朝臣们心底自然有一杆秤。 ······ 方志威今年四十五岁,勉强还在正当壮年的尾巴上。 方家并非勋贵,也不是世代将门的世家。 方志威的父亲本是个街头浪荡的泼皮,前二十年里,都是在汴京城里头浪荡,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可自二十岁那年起,娶了方志威的母亲之后,方父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先是使银子走门路,入了禁军,虽只是个小卒,却胜在勤勉,头脑灵活,嘴巴够甜,办事儿利落,又懂得做人,知道什么时候该使银子,而且舍得花银子。 不过短短两年,就从禁军最底层的军汉一路爬到了都头的位置。 若是按照常理,方父到了都头这位置,也就差不多到了顶,再往上的话,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使银子,嘴巴够甜,会拍马屁就能上去的了。 偏生那时候,赶上边疆出了战事,禁军被派去了边疆,方父所在的部曲,就在征召之列。 几场大战打下来,方父凭竟然一路凭着军功,被提拔成了厢虞候。 还被授了一个从六品的杂牌将军的称号。 回京之后,因为会做人,再加上累积的功勋,竟然又被提拔,领了厢指挥使的差事儿,手底下管着一厢人马,这一下子,可真真是光宗耀祖了。 方父老了之后,主动上奏请辞,官家念他勤勉,便让方志威顶了方父的缺,成了禁军的一位厢指挥使,领着一厢人马。 又因出身清白,武艺不俗,领兵的本事也不差,颇受官家赏识。 方志威走至内院最大的院子里头。 正屋里,一位满头银发,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正坐在铺着蓉覃的软塌上,身边是几个二十多岁的妇人,两个是方志威的儿媳妇,还有一个,是方志威的大女儿,如今也已经是做母亲的人了。 “儿子拜见母亲!” 方志威跪在老太太跟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屋子里头,三个妇人都被方志威突如其来的举动给吓到了。 “老爷这是何意?”老太太也愣了一下,可随即便反应了过来,可心底的好奇,却也如潮水般喷涌而出,充塞在心间。 “母亲时常教导儿子,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方志威依旧跪在地上,却抬眼看着自家老母亲,一字一句的道:“昔日咱们家那位大恩人,如今有事,需要儿子相助!只是此事实在是太过凶险!儿子心中踌躇,不知该如何决断,特来向母亲问计!” “昔日咱们方家,不过是区区市井之流,若非是恩人提携,你父亲也断不可能挣下如今这份家业!咱们方家上下,又哪里会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方老太太神色肃穆,看着方志威,唤了一声:“威儿!” 自方父去世之后,方老太太这是第一次叫方志威威儿。 听着这个熟悉的称呼,方志威只觉得心中一颤,语气有些颤抖:“母亲!” “你小时候不是一直问我,你父亲少时浪荡,常年与城中的那些泼皮无赖厮混,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你外祖怎么说也是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县丞,我颜家也算是书香门第,我为何会看上你父亲吗?” 方志威看着自家母亲,显然没有料到,她会忽然提及这么一桩已经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不等方志威发问,方老太太便道:“你父亲虽然浪荡,却从不欺男霸女,欺行霸市,行事颇有狭义之风,尤其是他骨子里,是个视恩义大过自身性命的人!” “当年若非是那位大恩人,只怕你父亲早已经死在了边疆,我从小就教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恩人有难,正是咱们报恩之时!” 说着说着,方老太太就已经站了起来,腰板依旧挺得笔直。 “便是搭上咱们方家老小的性命,咱们方家人,也绝不会有半点犹豫!” 方志威看着一脸决然的方老太太,又看了看屋子里头神色各异的女儿和媳妇。 俯首抬手,额头便和地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儿子谨听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