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_第 136章 弹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136章 弹劾 (第2/2页)

陷阵的豪情壮志,被打击的七零八落,一直窝在金陵侯府,连指挥使的差事也不干了。

    因着徐青睿在宥阳徐氏分宗之时出了不少力气,徐章索性便拉了他一把,给他谋了一个江宁防御使的缺,兼领着金陵指挥营指挥使的差事,手底下管着三个指挥营的人马,成了一千五百人的头。

    当然了,这个一千五百人只是官面上的数字,实际的兵员,自然没这么多。

    有了徐章提携,徐青睿倒是没去抱什么兖王的大腿,一则是并不看好,二则吗,是被打击到了,没有那么大的心了,只想安安稳稳守着金陵的祖业,培养后辈子侄,期望能够像宥阳徐家那样,出一个像徐章这么出色的子侄,振兴祖业,重现先祖荣光。

    近乎月余功夫,徐章也总算是把这事儿给弄清楚了,心里头清楚这事儿动不了金陵徐氏太大筋骨,索性也就没有理会了。

    不想十月初十那日常朝朝会,御史台那些个素来没什么眼力见儿,见人就怼的言官们,忽然就把火力集中到了徐章的身上。

    “启禀太后,臣要参神武军都指挥使、大理寺卿正、永平侯徐章,识人不明,包庇同族,身为大理寺卿正,却视国朝律法于无物!”

    “臣附议·······”

    “······”

    显然是早已经都通过气商量好的,一下子都对徐章发难,搞得徐章一脸懵逼。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也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敢置信,看了看徐章,又看了看那几个站出来参徐章的御史。

    曹太后问他们为何要参徐章。

    负责逆王一案的齐衡便冷着脸当着满朝文武和曹太后的面,列举起徐章的‘罪责’来:“徐章身为大理寺卿正,掌律法刑狱,却纵容族人结党营私,与逆王勾结,不知告诫,此乃罪一。”

    “徐章识人不明,任人唯亲,举荐勇毅候徐青睿为江宁防御使,掌江宁指挥营三营人马,此其罪二。”

    “逆王事发,徐章身为大理寺卿,曾与刑部一力主办逆王之案,却连自家犯案的族人都不曾查出,如此渎职不察,乃其罪三!”

    “臣请太后治永平侯之罪!”

    “请太后治用品后之最!”

    ······

    一时之间,徐章就成了御史台一大群御史和谏议大夫们群殴的对象。

    “据哀家所知,永平侯祖籍乃是宥阳,而非金陵,如何会与勇毅侯府扯上关系?宗人令何在?”曹太后朗声道。

    “微臣在!”人群之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了出来。

    宋之宗人府,与徐章前世明清时的宗人府却又不同,管的不仅仅是皇帝的九族,朝中所有勋贵的九族的宗族名册,编纂玉牒,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诸事。

    “启禀太后,宥阳徐氏,乃金陵徐氏分宗,永平侯之曾祖便是出自金陵勇毅侯府,微臣记得,前两年勇毅候便敌国折子上来,将宥阳徐氏从金陵徐氏之中分离出去。”

    帘子后的曹太后叫人看不清神情,却听她道:“如此说来,这同族之说,便不成立了。”

    既以分宗,那就算是祭祀的同一个祖宗,却也可有不同的名目,金陵徐氏犯的那些事,却是怎么也牵扯不到宥阳徐氏的头上了。

    宗人令道:“若依礼法而言,当是如此。”

    “启禀太后,纵使如此,可永平侯渎职不察,识人不明,却是实打实的。”齐衡继续谏言。

    御史台一众言官纷纷附议,甚至有不少眼红徐章青云直上的,也纷纷站出来附议,反正法不责众,这么多人一块儿弹劾徐章,徐章难不成还能一个个都找补回来不成?

    “永平侯可有话说?”曹太后点明徐章。

    尽管隔着帘子,徐章还是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帘子后头的目光。

    给担心的小皇帝送上一个让他安心的眼神,徐章躬身出列,揖手施礼朗声道:“启禀太后,微臣知罪,请太后责罚。”

    御史台明显是有备而来,更加关键的是,这事儿究竟是出自谁的授意,徐章必须得先弄明白了,否则的话,再多的辩解也是无用。

    而且顶天了也就是训斥一顿,罚上几个月的俸禄,对徐章而言,根本无伤大雅。

    最最最关键的是曹太后对这事儿究竟是什么态度。

    从曹太后的语气之中,徐章已经听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永平侯就不替自己辩解辩解?”曹太后的声音再度响起。

    徐章索性双膝跪地,俯首躬身揖手道:“微臣无法可说,请太后大娘娘降罪!”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