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 142章 密信 (第2/2页)
,那可就是取祸之道了。 曲内侍给自己的定位很正,不该开口的,绝不多说一个字。 “老奴一介阉宦,不过粗粗识得几个字罢了,哪里晓得这些军国大事。”静默半晌,曲内侍才笑着继续道:“况且大娘娘心中想必早已有了主意,老奴是个蠢笨人,怎敢揣摩上意。” 曹太后侧首看着曲内侍,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浅笑,话音却跟着就是一转:“对了,皇帝现在在做什么?” 曲内侍忙道:“方才老奴已经差人去问了,官家今日起得比往日要稍晚一些,洗漱晨练,用过早膳之后,已经提前去垂拱殿温书去了!” 小皇帝读书便是在垂拱殿的后殿之中。 曹太后点了点头,说道:“如今这天气越来越冷了,皇帝还是小孩子,贪睡些也属寻常。” 曲内侍笑着道:“这也是咱们官家,若是换了外头那些勋贵家的子弟,若是不到日上三竿,怕是都舍不得起身。” 曹太后脸上笑容更甚,下意识便点了点头说道:“官家确实勤勉!” 小皇帝如今年纪尚幼,自然不能处理朝政,平日里做的最多的,就是跟着几位夫子太傅们读书写字,习经典,明道理。 曹太后批阅奏折之时,也时常会把小皇帝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如今这天色是越来越冷了,白昼也越来越短,官家现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确实不宜太过劳累,这样吧,待会儿去通知一下几个学士们,让他们日后入宫教官家读书的时间再往后推半个时辰。” “大娘娘体恤官家,官家若是知道了,必然十分高兴,打心底里感激大娘娘。”曲内侍继续拍着马屁。 曹太后有些感慨的道:“哀家的年纪大了,说不准哪天夜里闭上眼,第二日就再也睁不开了,官家年纪还小,哀家实在是放心不下。” “大娘娘对官家一片良苦用心,官家必然感受的到。” ······ 于此同时,一封书信,正在以极快的速度送出东京。 五日后,太原府。 书房内,曹国仁看着这封自东京送出的信报,总算是松了口气。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 曹国仁放下书信,抬头对着外头道:“进!” 书房的门被推开,管氏带着两个女使走进了书房,其中一个女使手中还端着一个精美汤盅。 托盘被放到外间的圆桌上,管氏轻轻挥了挥手,两个女使便躬身退了出去。 管氏亲手端着汤盅,往曹国仁所在的里间走了进去。 “天气越发冷了,妾身瞧着官人昨夜嗓子似乎有些不大舒服,便亲自下厨熬了些清咽利嗓、润肺止咳的梨汤,官人不妨用上一些。” 管氏将汤盅放到桌上,拿起调羹和小碗,舀了一碗,温柔的将热气腾腾的梨汤递给曹国仁。 “娘子有心了!”曹国仁面上露出露出温暖的浅笑,接过梨汤,道:“许是昨日在外头着了凉,眼下并无大碍,娘子无需担心。” 曹国仁记得,昨夜入睡之时,他咳了几声,管氏却记在了心上,如今更是贴心的送上亲手熬制的梨汤。 夫妻俩成亲多年,也正是因为管氏的这份体贴入微,曹国仁纵使纳了八九房小娘,可管氏在曹国仁心中的分量却从未减少过。 “眼瞅着就要下雪了,北风不断,外头越发愣了,娘子若是无事,还是莫要出屋受凉才好。”曹国仁也关切的道。 “谢官人关心!”管氏温柔的走到曹国仁身后,“只是成日待在屋子里头,难免闷得慌,还是得偶尔出来走走,散散心。” 曹国仁道:“那可得穿厚实些,手炉汤婆子可也得备齐了。” “官人放心就是,这些东西,底下人自会备好。”管氏道。 曹国仁一手捧着热气腾腾的梨汤,一手拿着调羹,尧起一勺,轻轻的吹了几下,这才送入口中。 “嗯~~~” 曹国仁嘴角翘起,露出笑容来。 赞道:“娘子好手艺!府上这么多厨娘,可论起做羹汤,却无一人能够比过娘子!” “官人若是喜欢,便多吃些。” 管氏双手搭在曹国仁的肩上,轻轻按揉着,目光却往下瞥,落在了那张曹国仁放在身前桌案上,并未遮掩的信纸之上。 “如今公公在外领军镇守边疆,家里头里里外外这么多事情都得官人一人cao持,官人可得注意身子,莫要太过劳累了!” 说话间,管氏已经将信纸之上的内容悉数阅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