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 知县,你还是人吗? (第1/2页)
大明好伴读正文卷第163章知县,你还是人吗?朱厚照在宫中一群命妇之中正是风生水起之时。 云中县县衙中也在忙着中秋之事。 这是谢至到云中上任以来,第一次过这种大型节日,日得是好生cao办一下。 午饭自是不能聚在一块了。 王守仁负责云中卫,像这种节日,自是显得与兵丁一起吃顿饭,喝顿薄酒的,这也是对士气的一众激励。 徐经去往兀良哈收购皮子,正往回赶着呢,最早也得今晚才能到。 唐寅负责各村学堂的事情,每村都抢着请他吃酒,也没功夫。 几人若想一块喝顿酒,也得等到晚上了。 天气晴朗,天才刚黑,月亮便早早的挂在天际了。 饭堂之中的的酒菜已开始陆陆续续的端上桌了,王守仁率先赶了回来。 “怎么?徐衡父和唐伯虎还未回来?” 谢至摇头道:“还没,他们所负责之事太过繁杂了,还真得感谢你和他们二人的相助,不然云中岂会有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 王守仁扯起一道得体的微笑,回道:“在下也得多谢你才是,若非与你出来,岂能做如此有意义之事。” 既是夸他,谢至好歹也得说些客气之言的,道:“有意义之事也得有本事之人做,不是?好了,咱们谁跟谁,这些客套之言还是不说了,生分!” 王守仁一笑,道:“是不该说了,谢至,秋收在即,许诺与兀良哈的一千石粮食也得送过去了,朝臣与百姓皆不知晓送与兀良哈这些粮食的原因,若粮食送出,咱云中便得出于风口浪尖之境地了。” 谢至在与弘治皇帝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后续这些问题已是考虑到了。 朝臣与百姓如何看待,那都只是一时的,关键只要能得弘治皇帝支持就行了。 有一日,云中一旦做个大事,现在所受的这些负面影响,便会被一个韬光养晦所化解。 谢至扯起一道微笑,无奈道:“朝廷公信力不可失,也只能是由我们来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了,不过,幸好还有兀良哈送的良马,最起码对云中百姓还好交代些。” 王守仁叹了口气,道:“小王子火筛部一直皆虎视眈眈的寻求机会,在下抓紧训练云中卫,待在入侵之际,我云中卫若能展露头角,不仅可光明正大的壮大,如今一切危机也可皆都化解。” 现在云中的叫法,也只是限于内部而已。 外界所知的不过就是上不了台面的云中乡兵而已。 就是嘛,有云中卫做帮手,谢至着手能省上很多事的。 谢至与王守仁坐了片刻后,徐经和唐寅便到了。 唐寅来的时候,浑身的酒气还未消散。 “伯虎,你这喝了多少啊?”谢至笑着打趣道。 唐伯虎踉踉跄跄的坐下,倒了杯茶,道:“从早上到现在一直都在喝,基本没停过,云中下辖之地几乎都走过了,这里百姓实在太热情了...” 科举选仕虽较之于以往之时世家掌握着入仕门路公正了许多,贫寒子弟也有了入仕为官,鲤鱼跃龙门的资格,但真正贫寒之家想供养子弟寒窗苦读的却也做不到。 谢至的到了云中,给了所有贫寒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唐寅作为县中主要负责此事的教谕,自是得好生巴结着。 唐寅说的,谢至有些吃醋了。 他好歹也是个知县,请唐寅去的时候,是否把他也叫上啊。 徐经随之开口,道:“知县,果地的那些水果也都熟了,在下想在过完中秋后,便卖出了,若是晚了,一旦腐烂,损失也会不小,到时候,知县还得找人来收的。” 赚银子的事情,谢至自是丝毫的马虎都不会有,随之开口道:“这个事情也好办,田里活儿不急的,县里出面招募他们,按日计酬,先摘上一批。” 商谈好了一些琐事后,几人便入了座。 在桌上几人,除唐寅没怎么喝之外,几人皆喝的有些微醉了。 一个时辰后,酒席才散了桌。 今日中秋,自不能是喝了酒便算结束,赏月自得是有必要的。 散了桌后,几人便摆开桌子坐在了院中。 既是赏月,总得是有些娱乐,不能干坐着。 谢至主动提议,道:“某想了个新鲜玩法,各位要不来试试...” 不等几人应答,谢至便道:“选一个字,咱可轮流说出带有这字的一句诗,可以是古之圣贤的,也可现场所做,当然若是现场所做,押韵自然是要首要的...” 最后这点,即便是谢至不用规定,在场这些人即便是认输,也不会做首打油诗来充数的。 大家都是体面人,即便认输,那也得是堂堂正正的。 谢至简单讲解一下之后,又举例道:“比如说以月为题,可有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也可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是一个字,如常见的月,花,也可是一种情感,如寄托写诗词之人的怀才不遇,也可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比若说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也可是主写边塞的,如醉莫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可玩?” 谢至也是诗词大会忠实观众,对这种飞花令也是了如指掌的。 随着科举的深入,明清之时的文人在作诗方面也是逊色了不少,能流传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谢至作为背过唐诗三百首的,自是不会输于王守仁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