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_五二六 二陈的商业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二六 二陈的商业计划 (第1/2页)

    ;

    五二六二陈的商业计划

    陈涛和陈年夜雷都想着要在京城里做生意,不过两人对“做生意”的概念不太一样。陈涛是典型的现代人思想,总想着用他们现代人怪异的技术优势和新奇商品在京城开辟出新市场。经过一番前期考察,他已经想好做什么生意了——开眼镜店!京城里面文官多,书人多,近视眼老花眼更多,开一家眼镜店生意肯定会很好。

    另外就是前几天钱谦益找他们商量,希望琼海军的无线电报技术能正式对年夜明王朝开放——当前琼海军的电报络已经基本贯通南北,虽然只有靠海边一条线,但却正连通了明帝国最为重要的东部地区。从海南到京师,短毛内部传递讯息竟然在一天之内便能送达,这个通讯速度对一家政权来意味着什么,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政治家都能了解。

    随着明帝国官员对短毛的深入了解,对他们那神奇的技术优势也渐渐从最初的惊讶,羡慕,逐渐转到认同和接受。同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固然也免不了想要利用一把——前段时间吕宋等地遇袭,王璞发往北京的紧急文书就是借助琼海军无线电报发送。让北京方面得以掌握到海南琼州乃至于吕宋府的第一手信息。

    但年夜明内阁对吕宋的消息其实其实不怎么感兴趣,归正那些处所都是短毛负责,打赢打输都与朝廷没多年夜关系。他们所在意的,乃是这份电报自己所蕴含的特殊意义——连琼州府的消息都能在一天之内送至,那么比琼州更近的两广,福建,江浙,以及南都金陵这些要紧处所,不也可以在同样时间内送抵京城吗?

    于是朝中很快有人提议,要短毛把那千里传讯的体例献给朝廷使用。那提议的人显然其实不了解朝廷与短毛的实际关系,还把琼海军看成可以予取予夺的对象来看待。不过如今的年夜明内阁因为有钱谦益进入,对“髡事”也算是比较了解和熟悉了,固然不成能再这么骄傲自年夜。

    几位阁老商量下来,还是决定由钱阁老出面,跟短毛方面商议着,看能不克不及借用他们的技术。如果对方肯将这技术教授给年夜明固然是最好不过。即使不克不及,至少允许各地官府先用起来。短毛为外人传送讯息的价钱他们也听过了——每个字要花费五钱银子,贵是贵了点,但只要速度快,能及时把各地讯息传到中枢,他们也不介意多花点钱。

    陈涛这边在跟老钱接触以后很快便理解了对方的要求——年夜明朝想在各地开电报局子。这个要求年夜不年夜,却也不——对他们琼海军已经达到的处所,无非把原有电报系统由暗转明,公开挂个电报局的招牌,对外营业就行了。

    只是对短毛尚未涉足的地址,明王朝也很想要把讯息联通过去,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琼海军做出权衡了——要么他们自己派人去开分店,自己解决由此带来的种种麻烦。要么就干脆为年夜明培训人员——冒着技术扩散的危险。这中间如何权衡取舍,将由海南岛上委员会,甚至要召开全体年夜会做出判断。

    不过在陈涛这边,对在北京开一家电报局却是没什么异议,技术上也没难度。归正都要对外营业的。无非是在他预想中的眼镜铺旁边多开一家门脸罢了,还能因此获得明帝国官方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眼镜铺子,电报局子,这是陈涛对在京城开店的商业构想,很有“高精尖”的技术流风格。不过在陈年夜雷这等老行商看来,陈涛的构想虽然不克不及欠好,但却过于阳春白雪了,还是脱不了不谙世事的书生想法。

    ——电报和玻璃眼镜都是很好的工具,利润肯定很高,技术上也只有们短毛一家掌握,不消担忧遭到竞争。不过陈年夜雷对技术这方面完全不在行,所以也其实不觉得怎么特别。在他看来,这类花里胡哨的新工具好虽好,终究距离普通苍生的生活太远了,朝廷和富贵人家拿来锦上添花,妆点下门面还不错,真正居家过日子的平民谁会花这个闲钱?

    做生意么,还是要做那些和老苍生日常相关的工具才更有保障。身上衣,口中食……这些和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必须品才是商人们青睐的对象。固然也不克不及“必须”过了头——好比粮食和盐这两项,自古以来粮商盐商永远是不消担忧亏本的,随便什么时候,他们手里的存货都能卖得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