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招工? (第1/2页)
一月的南巡,许大茂在报纸上是知道的。 如果将1978年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肇始之年,那么1984年就是全面达成共识的破局之年。 “商品经济”、“姓资姓社”等意识形态层面的已经有了共识。 南巡一石激起千层浪,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1984年3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报告提出的将社队企业名称改为乡镇企业的建议,并提出了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以促进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承包制和双轨制作为两大制度基石,为发展扫清了障碍。 一大批一直闷声发大财的中国的商业教父,真正的步入了历史的舞台。 这些情况对许大茂来讲,也就那么回事吧。 他占了太多的先机,让他这么一个后世的臭吊丝都不得不升起一种,首富舍我其谁的装比感。 哪怕他现在什么都不做,任凭公司慢慢发展,都够这些商业教父追赶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 时间到了五月初...... “大茂,街道刚刚过来人了,通知我们去派出所办理身份证。”程小繁坐在院里的椅子上,看着不断追着毛球玩闹的女儿。 在许大茂进院儿后,和他说了一声。 许大茂点点头,第一代身份证就要新鲜出炉了。 毛球见许大茂回来了,颠颠的跑到他身边摇尾巴。 小曚曚直接一下扑了过去,两只小手抓着毛球身上的狗毛。 然后张嘴就准备咬。 人们常说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咬狗吗。 现在许大茂可以告诉所有人,狗不咬人的时候,人都能咬狗。 蹲下身子,将自己闺女的动作拦下。 “不能咬毛球知道吗?” 小丫头闻言歪歪头,然后小手在毛球身上一下下抚摸起来。 毛球这个家伙,忍不住向曚曚身边蹭了蹭,也不知道是真舒服还是溜须装出来的。 笑着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许大茂看向程小繁“既然通知了,那就找个时间去把身份证办了吧。以后这东西估计去哪儿都要用到。” 这话是一点错都没有,毕竟他就是从那个出门必须携带身份证的年代过来的。 身份证制度现行户口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维护社会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了身份证,再也不用带着手写的那份身份信息了。 眼下信息还没有那么发达,许大茂估摸着自己那张香江身份证应该也不冲突。 两口子在院里说话的时候,院外一阵妇女叫骂的声音响起。 听声音好像是谁家妇女在教育孩子。 这平常无聊惯了,如今有热闹看,许大茂立刻抱着女儿走向院外。 程小繁白眼一翻,觉得许大茂真是好信儿,可没过两秒她也是跟了上去。 看热闹是天性,这是不分国籍和种族的。 有可能中国人对热闹要更加热衷一些,估计都把热闹当成枯燥乏味生活中的调味品了。 走到前院儿门口的时候,小当已经抱着孩子瞪着眼睛在门口观看了。 “小当,外面怎么回事啊?”许大茂立刻问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股子八卦。 “爷爷,姑姑。” “哎,真乖。” 许大茂笑呵呵了摸了摸李青这个儿子的小脑袋。 许大茂怀里的小女儿,也似模似样的点了点头。 看上去倒是有那么几分长辈样子。 不过她这个长辈的年龄,比她侄子还小几个月。 “许叔,这不隔壁胖婶家的小子,一声不吭的把面包厂的工作辞了,说是要南下做生意,胖婶正教育他呢。” 许大茂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站在家门口向胡同里面看去。 此刻胡同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左邻右舍,有的跟许大茂一样只是站家门口看热闹。 可更有甚者竟然抱着饭碗,坐在马扎上一边吃着饭,一边瞧着热闹。 浑身散发着小市民的劲儿,什么贵族气质之类的东西,许大茂这辈子算是别想了。 儿女估计也没什么戏。 程小繁也走过来,跟许大茂一样她也是先询问一番然后才津津有味的看热闹。 谁说知识分子就不喜欢看热闹的? “你说说你,好好的面包厂的工作你不干,偏偏要去秀水街跟那个苏大头做买卖,你知不知道就你这份工作有多少人都能抢破头。还有他苏大头那是什么好人吗,跟着他能学出什么好来。” 被小当称呼胖婶的妇女,不断抽打着自己儿子。 这也真是气急了,完全不顾周围左邻右舍好热闹。 在她眼里那面包厂的工作多好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最重要的是工作稳定,准时准点的开支。 这可是她家也走了关系才给她儿子求来的,谁曾想让她儿子一声不吭的就给辞了。 本来看热闹的的许大茂,一听秀水街、苏大头几个关键性的字眼,一下想起了万国商贸负责华北地区的苏爱国。 苏爱国的脑袋确实挺大的,但是这事儿不会这么巧吧。 可这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巧,他们母子二人正在巷子里争论的时候,苏爱国骑着个破摩托突突突的来到巷子里停下。 苏爱国的到来让“胖婶”训斥自家儿子的声音小了许多。 不是因为害怕苏爱国,而是刚刚叫人家苏大头,现在人家这正主就到了,总归是不能随便叫人家外号了。 苏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